天下雜誌
政院喊出勞工月薪近5萬,為何民眾無感?台灣薪資創新高的心酸真相
https://goo.gl/zkcqtT
(內文含多張統計圖表,有興趣的人可點進去看)
文/伍芬婕 2018/5/16
行政院日前指,經過物價調整後的實質薪資創下歷史新高,超過4萬7千元。實質薪資創新
高,為何民眾無感?事實上,雖然近年來最底層的低薪族已減少,但以實質中位數來看,
薪資停滯才是現實。
行政院14日召開記者會提出救低薪措施,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表示,去年經物價調整後的
勞工實質總薪資創新高達4萬7千元,低薪族群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已開始研擬「提升部分
類別員工總薪資至三萬」,以及將薪資列入政府採購、獎項及公司治理評鑑計分。
去年年底,總統蔡英文就宣示今年要全力解決低薪問題,隨著五二〇執政兩週年逼近,面
對低迷的施政滿意度,改善薪情是蔡政府的當務之急。(延伸閱讀:薪資不到4萬禁面議
是低薪解方還是管太多?)
行政院長賴清德一席「勞工平均薪資近5萬元」的發言,更讓薪資現況成為輿論焦點,認
為與實際水準所差甚遠。
為何薪資創新高,民眾卻無感?台灣薪資成長的真相究竟為何?
真相1:用「平均數」計算,看不到低薪族
事實上,賴清德在勞動節前夕提到的「平均薪資5萬」,並非一般概念的月薪,而是計入
年終獎金、加班費等非經常薪資的「總薪資」。然而,若是以一般每月固定領到的薪資來
看,2017年的月薪平均只有4萬元,遠較總薪資5萬來得低。
即便如此,4萬元的月薪平均,對許多人而言仍然偏高,追根究底,以平均數採計薪資,
是與多數民眾感受不符的主因。
原因在於,薪資採「平均」計算,容易被少數高薪者拉高;相較之下,全體薪資由低到高
、位於最中間者,即薪資中位數,較能反映一般薪資水準。根據主計總處調查,雖然2016
年月薪平均數近4萬,但月薪中位數僅有3萬4千元,少了近6千元。
真相2:跟「中位數」相比,反映所得差距擴大
月薪平均數創下歷史新高,但和月薪中位數卻仍有一段距離,才是問題關鍵。儘管2017年
的月薪中位數要到今年年底才會發布,但以2016年以前的資料來看,中位數的成長並不樂
觀,因為經過物價調整後,實質薪資的中位數成長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若以實質薪資來看,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月薪中位數為3萬3480元,中間歷經三次下跌
,到2016年僅達3萬3502元。
薪資中位數停滯但平均數成長,其實更是反映所得差距擴大。
真相3:若涵蓋財稅所得,薪資中位數少了5千元
除此之外,若是以涵蓋更廣的財稅所得資料來看,薪資中位數甚至更低。上述的薪資統計
,主要皆來自「受雇薪資調查」,然而,根據財政部去年8月出版的大數據薪資報告指出
,每月總薪資的中位數,皆比受雇薪資調查低了4、5千多元左右,差距高達11%到14%。
相對於抽樣調查,財稅所得資料更能掌握大多數民眾的薪資狀況。根據財政部的分析,財
稅資料的薪資分布範圍,遠比受雇薪資調查來得更廣,尤其是對於低薪族群而言。
事實上,底層的低薪者比例確實已逐年減少。根據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每月經常
性薪資低於3萬元以下的比例,從2011年的42.8%一路下滑,到2017年已降至34%。不過,
由於薪資未達3萬者,仍佔整體三分之一,要如何持續改善低薪,仍有待努力。
真相4:老闆「轉嫁」人事成本,大砍加薪空間
沒有經過員工口袋的「薪水」增加,也是一般人無感的原因。儘管實質薪資成長有限,但
由於過去近20年來,已多次提高勞、健保費,若考量到雇主支付的勞保、健保等福利,勞
工的非薪資報酬已有成長。
根據受雇員工動向調查,2001年雇主支付薪資以外的報酬,每人為7萬1143元,佔當年年
薪的14.1%,到2016年,平均每人的非薪資報酬為9萬5041元,佔當年年薪16.2%。
對於雇主而言人事成本增加不少,但由於沒有經過員工口袋,此種不屬於薪資的報酬,對
受雇者相對難察覺。
除此之外,對雇主來說,員工福利的人事成本增加,也會影響實質加薪空間。
從這次部會總動員的程度來看,不難看出政府想解決低薪的決心,不過在薪資統計數據上
,能否採用更具代表性的資料、中位數的計算,以及發布是否能更普遍和即時,才是讓民
眾信服的關鍵。(責任編輯:吳廷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