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這頭加薪 那頭再榨回來

作者: chou5566 (5566)   2018-08-18 22:18:18
2018-08-18 00:12聯合報 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日前賴揆拋出「勞工月薪低於四萬八千元,可以嗆老闆」、表示「政府要推動月薪、時薪
雙漲」,已充分表達「政府要為低薪勞工加薪」的立場。資方仍一如往常表示「政府不要
先定調」、「物價會跟著基本工資漲」、「不少小企業會倒」,希望不要或小幅調漲;勞
團則是高喊月薪、時薪一次漲足。
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召開之前,政資勞都喊話,各自擺出立場。「喊話」是給自己人看
的、增添自信心,但「對話」才能真正解決事情!不過,多方對話也不容易,不然勞動部
官員也無需擺出低姿態安撫勞資雙方,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也不需耗費九小時,才在許銘
春部長折衝之下,確定明年元旦起,基本工資月薪調漲為二萬三千一百元、時薪調漲為一
五○元。
除了蔡英文總統欣慰表示「廿二K將走入歷史、台灣正在往前走」,賴清德院長「感謝勞
方沒殺雞取卵」(其實勞方只能拔到幾根雞毛),勞資雙方都表示難以吞下調漲結果。
其實,企業(特別是高勞力需求的服務業)人資早已研擬各種因應方案。企業面對多出的
成本,常見的因應方法包括:
一、升級或轉型—想辦法提升商品品質、引進自動化、降低人力需求,創造更好業績和利
潤,這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成功升級或轉型不容易,企業一不小心就是收攤倒閉
;政府應提供更多技術或資訊方面的協助。
二、直接轉嫁消費者—就是漲價。很直接、有效,但可能引發消費者反彈;當各家企業、
萬物都漲價,基本工資調漲看似提高基層勞工薪資,卻反傷害所有勞工的購買力;這也是
資方的重要論點。
三、隱晦地轉嫁消費者—暗地漲價或縮減商品質量。換個外包裝、減少內容物、更換重要
成分,讓消費者感覺不出商品縮水;若被抗議,再弄個說詞蒙混。
四、調整人力運用模式—如多僱用正職人員或兼職轉任正職(因高工時的時薪人員成本更
高)、強化管理擠出更高生產力(提高工作量、績效標準、創造更高的人力CP值)、或
再A勞工免費加班;勞工可能更忙、更累。
五、規避法令—這也不是新聞,就是欺負勞工、不給足月薪或時薪;這只能靠受害勞工檢
舉、積極的勞動檢查,才能抓出無良雇主。
六、結束營業—既然生意越來越難做、利潤越來越低、虧損風險越來越高,乾脆不玩了;
南韓總統文在寅上任後大幅調漲基本工資,造成數千家中小企業倒閉,雇主和勞工雙輸。
雖然主計總處表示「調漲基本工資將增加GDP○.○六個百分點、且物價波動尚屬輕微
」,但多數基層、低薪勞工真的能享受到加薪好處嗎?明年多出來的薪資雖然不無小補,
但究竟是填補上漲的物價,還是每小時多個茶葉蛋、每天多個飲料的小確幸,或仍然陷在
低薪窮忙的困境中?
其實,若經濟部能推出有效政策、吸引外資、創造更好的經營環境,協助企業享有較高獲
利、勞工獲得較優渥薪資,勞資雙方也有較融洽的關係,談工資時自無需錙銖必較,使出
鎖喉挖眼的招式,勞動部長也比較輕鬆一點。下次再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或能移師
經濟部,或由經濟部長擔任政方委員之一,會議可能比較順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31587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