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陳信仲專欄》國民黨有什麼人格記念慰安婦?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taronews.tw/2018/08/21/97092/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芋傳媒 TARONEWS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八月十四日,在台南的林百貨前豎立了台灣第一座慰安婦像,由前總統馬英九到場揭幕。
此事一出,不但引起爭議,更在網路上引發日本網友的反彈與日本官方的回應。不過在台
灣社會的輿論圈中仍沒什麼熱度,遑論有進一步的討論。然而,此事在轉型正義與歷史議
題上有不容小覷的重要性,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即使在不注重歷史的台
灣社會,這樣的事件或許終究會銷聲匿跡,不過認清此事件的本質、預防即將發生的危險
,仍是我輩處於危機年代的台灣人必須盡的義務。筆者希望藉由此文,負起一點歷史洪流
中作為一個台灣人的責任。
慰安婦作為使國民黨恢復正當性的工具
擔當八月十四日慰安婦像揭幕活動主要的組織「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協會」,雖然宣稱與
國民黨沒有關係,但經由網友查證,發現該協會的聯絡電話與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一致。與
國民黨在此議題操作上的勤奮兩相對照,不難發現是國民黨所主導的議題。
在年底地方選舉接近、國民黨遭到促轉會與黨產會的調查之時,如此操作議題也不難發現
國民黨的用心。只是,國民黨在總統與立委選舉敗選以來從未反省過自身在台灣史上的罪
惡,反而不斷地閃躲、狡辯,甚至不惜與以前的敵人,也就是在國際上無處不打壓台灣的
中國聯手,甚至在立場上也與中國同調,明目張膽地攻擊台灣的公民社會以及透過民主程
序選舉的、代表台灣民意的政府,實在不得不讓人順理成章地認為,慰安婦議題不過就是
國民黨透過夥同中國,對當前的台灣政府進行意識形態鬥爭,好讓自己恢復正當性,簡單
來說,就是讓年底的選舉留有幾個席次,保存班師回朝的元氣。至於慰安婦議題的本質與
台灣女性受難的生命史,僅是洗去乃至轉移國民黨歷史惡名的衛生紙而已。
國民黨替慰安婦發聲的自我謬誤與無恥
細究台灣史的人,不得不對國民黨此次的慰安婦議題操作感到由衷地反胃與憤怒,大致舉
出其中三點,就能知道國民黨操作慰安婦議題,假意為慰安婦、女性與人權發聲的謬誤與
無恥:
其一,一九五二年,流亡的國民黨在與日本簽署的《中日和約》當中,放棄了所有關於戰
爭賠償的請求權。在大中華民族主義之下,和約裡當然也不會提及台灣人民理當有對日本
殖民時期受到的侵害與損失要求賠償的權利。在中華民國體制下的台灣人就如此倒楣地喪
失一切與日本談判的權利。反倒韓國於《韓日基本條約》中獲得五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與貸
款。日後國民黨主政下的中華民國也未與當時仍具邦交關係的日本提出類似的要求與協商
。[1]直到今天將被清算其歷史不義之際,國民黨才搬出慰安婦議題企圖轉移焦點與憤怒
,令人不齒。
其二,論起慰安婦,就不得不提及性質其實相仿,但沒什麼人憶起,國軍在台灣本島與金
門、馬祖等戰地設立,提供性服務的所謂「軍中特約茶室」(1952-1992 存在)。兩者同
樣出於戰爭需要,徵召、凌辱性工作者的行為,對日本皇軍就必須大加撻伐;至於國民黨
對於自身相仿的作為,居然將之淡化、美化為「軍中樂園」。不禁令人懷疑,國民黨是否
不具備羞恥的官能,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慷台灣人之慨,要台灣人遺忘自己也做過同樣的
醜事。慰安婦至今尚且成為可被消費的議題,而八三么又如何呢?
其三,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國民黨對於台灣人抱持的不信任甚至將台灣人當成漢奸、皇
民加以屠殺、鎮壓的過去,在相關史料已逐漸明朗並推廣的當代台灣,當然不必特地提醒
國民黨。但把台灣人當日本人、當漢奸殺害、迫害的國民黨及其黨羽,今天一邊罵台灣人
是「日奴皇民」的同時,又要「幫」台灣人「爭取」日本殖民時期的權益,已經超越偽善
的程度,到達無恥的境地了。
結語:阻止第二次漢奸審判
憤怒之餘,我們除了必須嚴加批判國民黨無恥、從不反省的作為,更要清楚地認知,捍衛
台灣史與台灣人對自己歷史的詮釋權,是多麼舉足輕重的事情。從歷史的反省,我們可以
得到相關的教訓,以及隨這個教訓而來的行動目標:台灣人必須將國民黨的影響力從台灣
島上排除,既是因為轉型正義的人權價值,也因為國民黨從來不曾反省,甚至與中國互通
聲氣、彼此聯手,要對台灣人施加第二次的漢奸審判。只要國民黨尚在台灣的一天,台灣
人就無法好好反省與清算國民黨之前的殖民歷史,因為只要國民黨與中國勢力存在的一天
,任何日本的戰爭責任的言論將會落入中華民族主義的陷阱中,而被國民黨與中國消費。
台灣人必須在歷史認識中形成自己的主體,避免第二次漢奸審判的悲劇產生。
台灣人的公道,必須由台灣人自己來主持。
[1] 吳叡人,《受困的思想》(台北:衛城出版,2016),頁136-137。
4.附註、心得、想法︰
831紀念像也立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