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00:19聯合報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
民調雖然為政黨和候選人所倚重,但因無法計算未表態的中間選民,因此不能用於選舉的
最終預測,許多民調高的「躺著選」卻以落選告終,既諷刺又尷尬。
近年在歐洲興起「臨界值」預測頗引人入勝,例如伊斯蘭研究中心一個報告稱,如果歐洲
伊斯蘭人口達到歐洲全部人口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六的臨界值,歐洲將由白種人社會轉向
伊斯蘭社會,臨界值顛覆了百分之五十的均衡門檻。報告一經發表各國譁然,尤其是伊斯
蘭人口比例高的法國。
候選人支持率臨界值分析需要掌握兩項因素,一項是選民,尤其是中間選民的「情緒」,
另一項是選舉過程中的「資訊」。這兩樣東西控制了選舉行為,情緒分兩種,平常和衝動
;資訊分三種,正面、負面和中性。情緒平常時選票的去向由選民的心理慣性決定,平時
喜歡誰票就會給誰。如果選民的情緒衝動了,心理慣性就會失效,選票最後給誰受移情的
心理影響。為什麼選票有移情現象,原因是選舉資訊的正負交叉影響,如果候選人的負面
資訊越來越多,選民對他的認同衝突越演越烈,最終選票改變方向。
觀察選舉的臨界現象,首先要判斷選民的情緒狀態,通常在投票的兩三個月前,選民的情
緒開始浮躁,與此相應選舉的資訊也進入白熱化階段,真假新聞、謠言八卦漫天飛舞。無
數的研究說明情緒浮躁和資訊氾濫構造了選情劇變的臨界區,選舉的戲劇張力逐漸呈現,
原先看似少數和弱勢的候選人有可能最終勝出。值得注意的是由弱到強的變化是一個快速
的不彰顯的突變過程,傳統民調無能為力。
按照以上描述,高雄的選情不正處在選局劇變的臨界區嗎?首先你可以觀察到罕見的情緒
不平靜,在傳統的綠色選區,選民不滿執政黨的不僅溢於言表而且頗多抗爭行動,這是前
所未有的。
選局臨界的第二類現象是「鐵粉生鏽」,生鏽的粉絲一開始是極少數。實驗社會學有一個
有趣的實驗,在馬路上有一個人突然停下來仰望天空,也許有第二個人跟著望,也可能有
三個、四個,也可能根本就沒有再跟進者。實驗發現如果聚集的人達到一個臨界值後,少
數人很快蔓延成了多數人,所謂群聚。在高雄生鏽鐵粉的群聚現象可以找到證明。
我曾經介紹過用Google趨勢的大數據方法去發現這些秘密,如果你上網在Google趨勢比較
欄中輸入民進黨和國民黨兩個候選人的名字,你不僅可以發現兩個人網路聲量的大小,更
有意思的是可從網民的相關搜尋中發現他們內心對什麼好奇。對國民黨候選人他們好奇的
是這位候選人的民調高低,而對民進黨候選人相關搜尋最多的卻是候選人的父親,後者是
曾經犯案的政治人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38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