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自從年代向錢看後
本來很少開電視的我也可以藉由電腦來收看節目(其實電視也早壞了)
看著看著突然想到
現在各家政論節目紛紛上傳youtube,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就是藉由影片評價和留言,有了獨立於收視率的政論節目優劣指標
以前要評論哪個政論節目好
只能靠收視率拿出來,像某政經就曾經拿出超過1的數字沾沾自喜
觀眾只能單方面的從頻道口碑和收視率,來決定自己要該時段看哪個節目
但自從youtube時代開始後
狀況就改變了
政論節目變成節目與觀眾之間的雙方互動
節目做得爛,沒辦法再靠收視率數字躲在後面
觀眾在youtube下方按讚倒讚,留言內容,觀看次數,訂閱數目多寡
觀眾都直接或間接論斷了一個節目的優劣
這節目是講得好、有人看,或是胡說八道、沒人想看
數字好壞擺在那邊,非常明顯
而且因為影片隨時可看,不像電視時段一過就沒有
現在就算等車時接個耳機也可以照常收看
所以政論節目,已經不是一個名嘴黑白講就可以混過去的時代了
觀眾會直接給你打分數的了
說了這麼多
四年前的大選,youtube政論節目有像現在這麼當道嗎?
如果沒有
這是否又是今年和四年前相比,一個完全不同的選戰環境了
四年前通用的選戰招式
在今天這四年後甚至根本沒有效用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