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政治文了
工業與經濟消費本身是個銜尾蛇的模型 是個非常複雜的循環 無法用簡單的因果來條列
說到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
那就要先回顧前三次的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蒸氣機] 蒸氣機取代了獸力
第二次工業革命 [電力] 電力取代蒸氣 提供更安全可靠彈性的動力
第三次工業革命 [電腦]
電機取代了傳統機械 讓工業量產效能大幅提升 人力大幅精簡 然後就是大幅失業
第四次工業革命 [AI智慧化]
其實說穿了就是工業量產已經走到了死胡同 改走產品客製化路線
前三次工業革命都有一個共同特徵 那就是工業產值會大幅提升
但是這個第四次工業革命卻不會對工業產能有任何的提升
反而是產生過去沒有的產品多樣性
(附帶一提 過去的工業進步都是基於工業化&規格化 但是4.0卻是反工業化 反規格化
4.0為何跟前三次截然不同
因為 人類的物質消費已經到達極限
即便是以消費(浪費)主義 來刺激自然資源的浪費
人類社會也已經無法在消費更多的資源與產品
因此提升產能的老路 已經走到了死路
事實上 生產過剩的現象早在20世紀初期 就已經發生過一次了
那就是 一戰過後的經濟大蕭條
很多傳統經濟學家簡單的把責任歸咎於各國之間的關稅壁壘
但是 關稅壁壘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之所以會發生壁壘
是因為最先起源於農產品的盛產傾銷
導致各國之間對於各種生產過剩的產品展開關稅報復
有人會說 就是因為關稅壁壘導致商品無法流通
那請問 沒有了外銷 那各國自己內需呢
在大蕭條中 只有貶低的物價與貨幣 和大量的失業
但是卻沒有任何的民生物資匱乏
原因就是因為 歐美各國的各種工業產品 都已經早遠超過世界各國的消費需求
而大蕭條中 失業加上工廠倒閉造成產能下降
最重要的是二戰爆發後 又重新帶動消費需求 才讓大蕭條得以快速解除
事實上 當年恐慌的大蕭條不過就是一次[自然生態消長的循環]
-
而有沒有人想過 經濟蕭條為什麼會發生在一戰過後?
因為 一戰時戰爭需求帶動了大量的工業生產
而雖然這個工業需求隨著一戰結束的消失 但是工廠卻沒有
因此 戰爭等級的工業生產投入到和平社會中 會發生什麼事情
結果已經不言可喻
而二戰結束時 因為德日等亞洲各國重建 仍需要大量的資源
加上殖民地紛紛獨立後的經濟發展也需要大量的工業產能
所以二戰之後沒有再次發生經濟蕭條
否則 光是已美國的工業產能就足以再讓全世界發生一次經濟蕭條
而先進各國為了要解決工業過度生產的問題
也因此全球化後 發明了WTO這個制度
WTO中文名為世界貿易組織 但其實正確名稱是"世界傾銷組織"
當今的人類社會的民生需求
大約只需要1/10國家的工業生產就能完全滿足全人類社會所需
而全世界196個國家1/10的20個 差不多就是歐美先進各國的數量
這就是WTO的真相 先進國家利用WTO條約
把自己國家內有"工業生產優勢"的產品強迫傾銷給工業落後國家
而工業落後國家 自然無法抵抗這些廉價商品的工業侵襲
而遭到傾銷的落後國家 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會遭遇國內經濟產業崩壞
這種問題已經中南美已經發生過多次 而兇手就是美帝
-
事實上在這次中美貿易戰爭中 所謂的關稅壁壘根本不會發生
因為 生產過量只有單一國家在發生 而供給不足也是
以黃豆為例 中國有大量黃豆的鋼性需求
即便是中國增加了30%的關稅 仍無法減輕對黃豆的民生消費
而貿易元兇的鋼鐵傾銷 事實上也只有中國在大量傾銷鋼鐵
所以你會發現 這和戰後大蕭條完全不同
那次是世界各國都在互相傾銷 而這一次卻只有中國在傾銷
而中國會大量傾銷全部種類的工業商品 事實上也是因為經濟全球化造成的
全球化事實上是個很糟糕的東西 一點好處都沒有
不過這又是另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簡單的解釋就是 [全球化中 資本沒有國界 但是人民有]
這會造成嚴重的分配不均問題
-
回到最原始的主題
工業4.0基本上就是客製化 對於生產已經飽和的產業這確實是有幫助的
但是反過來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人類社會對於產品的消費 到底有沒有這些客製化的需求??
已冰箱為例
50年來沒有任何絲毫的技術進步 因為我們會需要一台Android的智慧冰箱嗎?
顯然是否定的 雖然LG幹過這種事情
開頭第一句 經濟生產是個銜尾蛇
如果沒有需求 就不會有製造
而人類的"物質需求" 已經到達極限 很難再塞入更多的物質產品
而軟體需求 則還有一點點的空間
對 就只剩下一點點
等到人類的日常生活時間 全部都被軟體服務給塞滿後
就會連這僅剩的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了
與其發展硬體 到不如發展軟體
硬體已經是窮途末路 而軟體至少還可以撐個10~20年
-
最終的
人類社會必須捨棄資本主義的生產概念
因為 根本性的問題在於
[人類的消費需求 遠遠低於人類的生產能力]
1/10不到(還會更少)的勞工 就可以維持整個世界的消費所需
靠著生產來維持經濟的制度 無論如何都會走向崩潰
未來只能靠著反過來控制需求的"計畫經濟" 才能維持經濟發展
而如何透過計畫經濟的供養制來維持社會經濟 並且與舊勢力的全球化資本主義抗衡
這是另一個複雜的問題
只要資本主義不倒 全球化不消失 人類不可能會有救贖
-
※ 引述《ray90910 (Don' look back in anger)》之銘言:
: ※ 引述《hayuyang (Cloud)》之銘言:
: : 78粉:
: : 誰說工業4.0只有德國美國那套
: : 德國美國那套才需要大撒幣
: 其實是可以的
: 工業4.0說穿了是要從企業開始做起
: 政府在其中扮演整合跟補助的角色
: 但是
: 這他媽是中央政府的範疇
: 這是全國性的事情
: 怎麼樣也不會是地方政府做得到的
: 而且台灣目前工業龍頭大多集中在中部北部
: 也輪不到高雄來喊
: 所以我就說陳其邁在唬爛
: 還一堆人捧
: 傻眼
:
作者:
BossSB (小大)
2018-10-31 17:44:004.0只是躺著過關用
作者:
Stigmata (賣女孩的小火柴)
2018-10-31 17:47:00你忘記有些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
創造需求這就是消費主義 但是有多少需求是真正需要的還是 就只是單純的帶動消費流行?
沒有辦法再把物質產品塞到需求?你現在用的手機 就是 塞給你的需求
作者:
q888atPt (不要再上繳國庫啦)
2018-10-31 17:51:00真正需要的是怎麼定義 其實動物有吃的不會餓死就夠了阿
你現在看到的手持智慧型裝置 就是塞給你的需求經濟當成哲學在讀 馬克思就是這麼死的真的 經濟歸經濟 哲學歸哲學
作者:
Stigmata (賣女孩的小火柴)
2018-10-31 17:52:00比如個人或工業防護具
作者:
q888atPt (不要再上繳國庫啦)
2018-10-31 17:54:00手機已經成功創造成真正需要的產品了 未來一定有更多種
5年前 智慧型手機銷量正式超過功能性手機5年後 新材料電池 電動車 AR 就不會是新的需求?書不是這樣念的4.0是甚麼 4.0的基本就是 資料不再需要經過人直接串到設備上 不管方向是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進而產生的需求是 資料在設備之間互相溝通 而不只是單純的傳遞 溝通跟傳遞 差別在哪 你知道嗎呵呵
4.0不是提升產能,而是優化製程,進而提升成本的管理
作者:
Stigmata (賣女孩的小火柴)
2018-10-31 18:31:00你太小看科技進步速度了我再舉個例子 煉鋼廠工人的護目鏡以前不知道該戴 後來知道該戴了卻又犧牲可見度現在有材料可以克服可見度跟滿足防護需求你可以說4.0減少工人數 但是這種東西是會演進的自動化會難做就是因為人的手指跟眼睛是最難被機器取代的也就是說任何牽涉到手眼腦的工作都會是需求, 然後目前也閃不掉
不管怎樣 4.0的優點 都不會是台灣市場所需要的政府都還沒搞定社福供養問題 就在搞4.0根本是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