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觀察
1.高雄人向來最不爽的是以往不論政商經貿焦點都擺在台北
然後過去幾乎首都市長選了誰下次就是誰當總統,直到蔡英文破除這迷思
現在高雄市長的關注度遠超過台北市長的關注度,高雄成了全國焦點
其實高雄人心裡還滿爽的
2.接地氣的問題也挺實在的,陳其邁的個性就比較像傳統 KMT 的候選人人
反而是韓國瑜油嘴滑舌的氣口很對高雄人的口味,本該是 DPP 如小夫的候選人
陳菊的嘴也是比以前的黃俊英厲害
其邁靠著二代光環跟優質作風當初被認為是 DPP 清流
可是經過小學生管幼稚園的自爆後,慘....不只地氣沒接到,空氣也變混濁了
3.以前戰南北時高雄被提出的優點總是壓倒性樂勝台北,可是國民素質提升之後
很多以往自豪的點反而變成一種不合時宜的象徵,或者因環境科技改變而成了劣勢點
A.路大不塞好停 ==> 大眾運輸使用率低,好停卻是違停
B.天氣好下雨天數少 ==> 水源不穩旱期長,極端氣候不是大熱天就是淹大水
C.美食便宜好吃 ==> 尼龍米粉的便宜煮法,工資必需壓低來維持經營
4.DPP 不斷打二十年來建設了漂亮的城市、乾淨的愛河當政績牌,要民眾感恩
問題是二十年前高雄雖然髒亂又號稱文化沙漠,可是工作面、經濟面比現在好
商圈也沒有沒落,有些人可能會說商圈轉移問題是有競爭力的城市商圈轉移還會再起
例如台北的西門町也沒落過但可以再起
民眾一直是追求改善缺點的,二十年前選擇改善城市風貌,二十年後選擇改善經濟面
這個循環是不會停止的,哪邊不足就改哪邊,如果執政者做不到就換人做看看
DPP 不要再繼續打建設牌了,因為那對現代高雄人根本無感
北部有很明顯的例子,員山子分洪道改善台北新興區域淹水、北宜高改善宜蘭交通
問題是這兩張牌現在在東台北跟宜蘭都沒什麼效果
東台北看的是不淹水後內科南軟汐科帶來的工作機會造成房價高漲及交通改善問題
宜蘭看的是北宜高通車後帶來的農地濫用問題
你以前的建設人家當時也支持過你投過你來感謝你,但不是一輩子都要被你綁住
因為你高雄蓋完卻沒有能力像內科南軟汐科一樣帶來工作機會,只好找別人試試看
5.最後是勞工觀點,韓國瑜北農發獎金這件事在高雄人心中是大加分
勞工城市的高雄會選陳菊也包含了這點,至少花媽在處理勞工問題上比現在資動部好
太多了,結果 DPP 還在追殺違法發獎金給員工這件事,搞不清楚狀況
這種事就像以前科技業分紅費用化一樣明明是不合理的但你把它改成合理制度反而
激怒了勞工,到現在還很多人無法接受分紅費用化一樣
此外,一直狂打華邦電來設廠提供工作機會更是搞不懂北漂的人在想什麼
北漂不只是薪水高,升遷機會多更重要,但是那種工廠根本無法改善高雄就業型態
它其實就是個薪水高一點的加工出口區而已
漂到新竹的是這類型工作,但華邦高雄廠除非薪資有竹科水準不然怎麼回高雄?
漂到台北的做的根本不是這類型的工作,你園區蓋滿了他們也不會回來
高雄明明有石化業、鋼鐵業、造船業是領先台灣的產業,要做這類工作的人都得要
到高雄來找工作,結果一直跟風科技業薪水又高不過北部陷入死胡同裡
如果能把自己獨有的產業薪水提高,那想做相關行業的北部人反而要南漂
因為基隆造船、桃園煉油薪水比不上高雄,這才能帶動就業版圖的改變
要改變就要加強外銷,要搶單,這剛好就對上韓國瑜的訴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