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只會怪台灣不如南韓?《聯合報》自己要

作者: vikk33 (陳V)   2018-11-08 10:31:36
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只會怪台灣不如南韓?《聯合報》自己要先有長進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OXl9X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思想坦克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隨著台灣地方選舉將至,《聯合報》在11月5日社論中,以〈南韓人均破三萬美元,台灣
因何又老又窮〉為題,用所得來對比台灣經濟從領先變落後南韓的巨變,並直指原因出在
台灣內部的國家認同之爭,還有民進黨執政時因追求台獨而故步自封,讓自己陷入內耗而
至。
這並非《聯合報》首次透過評論來比較台韓差異,去年該報已兩度透過主筆室的「重磅快
評」,以「地獄朝鮮」的例子來抨擊台灣蔡英文政府推動的一例一休政策(連結),還有
朴槿惠與李在鎔因干政遭收押,與馬英九因洩密案被起訴皆為政治報復,並警告台灣正走
上南韓覆轍。
兩篇主筆室評論刊出後,皆遭本人撰文回擊(一、二),內容不僅暴露出撰文者連最基本
的判決內容與南韓時事資料都未好好閱讀,還充斥錯誤資訊與假新聞,更通篇充滿荒誕邏
輯。先前聽聞,撰寫兩篇文章的,還是一位國立大學相關領域的教授,若此事為真,實在
讓人對台灣的高教與媒體素質,感到汗顏與可悲。
此回不同的是,《聯合報》對比台韓發展的社論,洋洋灑灑直接刊載在實體報紙上,唯一
不變的,是內容毫無長進。
「正當國內為高雄是否『又老又窮』爭執不休,與南韓對比,整個台灣都變得又老又窮已
是不爭事實…台灣經濟曾長期領先南韓;遺憾的是,我國在民主化進程中突然變得自傲自
滿,更將無數精力耗費在國家認同之爭。」
「台灣(人均GDP)從領先4000多美元變成落後6000美元…(台灣平均薪資增長率)30年
平均僅成長1.4%,而南韓則為3.4%,差距顯著。主要原因是,近年台灣出口集中化趨勢
有增無減,而高科技業升級有限,服務業的生產力又相對低落,薪資停滯即屬必然。」
「差異應在南韓無國家認同之爭…追求台獨的民進黨因無法規畫出自外於中國大陸的經濟
發展策略,只能陷在自我耗弱中。」
首先,將這篇社論對比該報先前先前的主筆撰文,《聯合報》抨擊馬前總統被起訴讓台灣
深陷過去卸任元首皆落難的「韓化危機」,現在又吹捧南韓團結一致,克服經濟困境,前
後完全搭不起來,顯示《聯合報》主筆根本無心要比較台韓,而是要胡亂拿來當作批判民
進黨的工具。
南韓雖無國家認同之爭,但內部有保守與進步兩大陣營延伸出對經濟(自由市場與大政府
)及外交(親美與親北韓)理念的對立,至今仍難尋交集。
遭逢亞洲金融風暴與被迫接受IMF貸款紓困同時,南韓在1997年大選實現首次政權輪替,
當時金大中總統推行金融改革,整併銀行與強化金融監管,並整頓財閥漫無目的與多角且
無效率的經營擴張,讓各企業改善財務結構並專注投入於各自選定的發展領域,順道帶領
南韓走向產業升級。
只是,也從這個整頓期開始,派遣工(非正規職)比率大幅增加,雖然是在國家經濟與金
融體系崩盤的情況下,透過僱用彈性化,讓失業者能有暫時的安定工作溫飽,但勞逸不均
惡例從此打開,至今不見好轉跡象。
今年8月的最新數字,南韓派遣工人數為661.4萬人,佔職場總人口的33%,平均月薪為
164.7萬韓元(新台幣4.7萬元),僅為正職的300.9萬韓元(新台幣8.9萬)的約一半左右

台灣人常稱羨南韓人儘管內鬥激烈,卻能齊心一致對外,即便如此,這幾年南韓經濟也碰
到明顯瓶頸,保守派李明博與朴槿惠兩朝執政,篤信以財閥成長來帶動活絡中小企業與民
生經濟的路線,並未獲得顯著成果,反而加重經濟失衡的問題。
兩位保守派總統,接連因貪腐問題身陷牢獄,而就任第2年的文在寅總統,儘管成功促成
自己同金正恩及川普會晤,緩解韓半島緊張局勢,但經濟上卻仍陷苦戰。
與保守派不同的是,文在寅政府篤信「大政府」路線,希望藉強化補貼供給與構築社會安
全網的方式,讓經濟上弱勢族群能獲最起碼保障。而每年都要議論調漲的最低薪資問題,
在文上任的這兩年,出現兩位數增長,新政府希望能以此來帶動內需、刺激消費,挽救經
濟頹勢。
文政府企圖要讓南韓從原本的追求成長逐步轉向「擺脫失衡」,但目前皆未見到顯著成果
,各項僱用指標仍持續惡化,還要面臨朴槿惠時期因為薩德問題遭致中國報復的經濟損失
尚未回穩,南韓也開始透過這個慘痛教訓理解,與中國的往來無可避免,但不能將雞蛋都
放在同個籃子裡。
而各大財閥中,三星電子歷經接班人李在鎔被收押與判緩刑,連續幾季的實績,仍突破歷
史新高至今,這代表不法清算與追求公平正義,根本未損企業經營,既無法成為脫罪理由
或「拚經濟」的藉口。
但相較三星營利上探,現代汽車第三季實績則遽減76%;國內消費長期不振,還有面臨中
國市場重小廉價品牌夾殺與韓元兌美元匯率貶值等問題,讓現代汽車受影響,只是影響收
益的成本中,部分是被投入於引擎診斷新技術上,現代集團也正在尋找新的應對方式。
南韓經濟現在也籠罩在不安局面,而儘管淪為在野黨的保守派,持續痛批文在寅無能,卻
也拿不出具體改善經濟的策略,支持率差距進步派執政黨兩倍之多。
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後,南韓跌落谷底的經濟,快速回穩並締造奇蹟,這當中有政府的決斷
與執行力、企業資源的集中與注重研發,還有一定的工會力量迫使政府與資方回應薪資隨
物價上調。
台灣則是早從第1次政權輪替前,就都處在安逸中,政權輪替了3次,也未即時關注南韓或
外部世界的正反經驗,或只會冀求倚靠中國就能解決台灣經濟困境。而馬英九政府8年,
低薪依舊、對中國依存度加深,與南韓的經濟差距仍持續拉大。
另外,台灣內部的國家認同出現爭端,就代表現在的「中華民國」存立與國民黨長期主張
的「一個中國」(外加「各自表述」)與實際現狀有所出入或不合時宜,而爭端未能解決
,內部對立就會持續。
既然如此,那兩黨都該做的事,就是先和國民一起釐清好「現狀」為何,然後把統獨議題
都納為選項,拋出來公開辯論,就如同其他公共議題一樣,長期下來讓國民理解後做判斷
與選擇。
惟目前問題在於,執政的民進黨不敢擺脫中華民國框架,國民黨則無視支持統一者比率比
支持獨立者還少的現實,又選擇與不願意將讓統獨公平競爭的中國共產黨站在一塊,這些
問題,作為媒體與新聞從業員,都不能選擇視而不見,《聯合報》主筆卻忽略不談。
而南韓自1987年民主化後,至今已滿30年,政府力圖搶救經濟的同時,對全斗煥軍事獨裁
政權鎮壓反對派的光州事件、過往當局者連串侵犯人權的行為的持續調查、對被害者的追
弔與事件的價值重新詮釋,還有對李明博與朴槿惠不法弊端的清算追究,從未停過,而且
還是現在進行式。
包括保守派在內的韓媒,評價李明博與朴槿惠時期的經濟,都時常以「外華內貧」一言以
蔽之,這就代表觀察南韓的經濟發展,不能光看表面數字;特別是財閥主導的南韓,許多
經濟上平均數字,都是被財閥給大幅拉起,光看帳面數據極為危險,這是連韓國人都很清
楚的事。
南韓經濟超越台灣已15年多,台灣不論硬體與影響力大幅落後,眾所皆知,但《聯合報》
主筆的水準,還停留只會拿帳面數字來比較,而沒去細看南韓發展的細節及政治文化的連
結,只會胡亂責怪意識形態作祟造成發展停滯,凸顯這15年來,自己也毫無成長,就不要
抱怨台灣落後南韓。
4.附註、心得、想法︰
南韓超越台灣
本來就是注定的
從早期的煉鋼廠 高速公路 地鐵 廣設高中大學
近期的高鐵 寬頻
搜尋一下
這些重要基礎建設
南韓都早台灣
少則兩三年
多則二十幾年
kmt與其附庸難辭其咎
作者: AMD640 (+99)   2018-11-08 10:35:00
檢討報社?
作者: loggate   2018-11-08 10:35:00
遲早越南、印尼、也要超越台灣了,吱吱早點做心裡建設是好事
作者: windwater77 (恋は渾沌の隷也)   2018-11-08 10:39:00
思想坦克是台獨機關槍的變種嗎
作者: somanyee (Soman)   2018-11-08 10:54:00
另一派人說台灣在全球排名一直進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