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3周年 馬英九: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107001706-260407
今天(11/7)是馬習會三周年,財團法人馬英九文教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中共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外交政策研究中心7、8日於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
共同舉行「馬習會三周年政策研討會」,邀請各方學者專家及具兩岸事務經驗人士,探討
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馬英九上午致詞時表示,要維持兩岸現狀,就不能拒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九二
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並認為目前以「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
的原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對台灣才是最佳選擇。
以下是致詞全文:
三年前(2015年)的今天,我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面,我們兩人在全
球媒體的見證下,「穿越66年的時空,伸手相握,握著兩岸的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
族振興的希望」,期盼共同努力,為兩岸萬世開太平。
壹、穿越66年時空 馬習會搭建和平大橋
回顧「馬習會」對於兩岸關係發展,達成幾項重要成果:
第一,這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雙方領導人第一次的會談,讓全世界都看到,海峽兩
岸領導人已經建立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端的機制。
第二,這是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23年來,兩岸領導人第一次同時聯手為「九二共
識」背書,認定它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我更在當時正式會議中說明我方「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不會表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因為這都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
允許的。
第三,「馬習會」為兩岸搭建了一座跨海的和平大橋,建立起雙方領導人對等尊嚴、平起
平坐,當面對話的新模式,也讓未來的領導人得以遵循比照,延續和平交流與互利雙贏。
「馬習會」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兩岸雙方七年多來共同努力耕耘、累積了足夠的政治互
信後才得以實現的成果。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曾評論,「馬習會」是中國大陸從1980
年代以來,就兩岸最核心的主權議題上所做的最大讓步。
不過,很遺憾的,雖然「馬習會」為兩岸搭起和平之橋,但隨著政黨輪替,台灣執政的民
進黨政府不願接受「九二共識」,使得兩岸喪失共同的政治基礎,和平發展的願景也就此
落空。
貳、拒絕九二共識 兩岸情勢嚴峻
「九二共識」是1992年兩岸之間實質的政治協議,蔡政府不認同「九二共識」,等於是片
面廢止協議,兩岸因此失去了互信,隨之而來的就是雙方關係惡化,不但官方的互動完全
終止,並對台灣民生經濟、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產生巨大衝擊。
這兩年,我們看到大陸來台的訪客大量減少,今年和前年相比,估計減少200萬人次,幾
乎腰斬,交通、餐飲、旅館、百貨、民宿、夜市等觀光產業都受到重大衝擊,有的已經陷
入困境,求售無門。過去日月潭、阿里山陸客人潮洶湧的盛況已一去不返,有當地商家告
訴我,他們現在幾乎是週休五日;而各種農漁產品無法銷往大陸,更讓農漁民生計受害,
苦不堪言。剛才放映的影片,真實反映了台灣社會所遭遇的衝擊與民眾的心聲。
過去因兩岸關係改善而產生的外溢效果,也不復存在,台灣已連續兩年無法參加世界衛生
大會(WHA),這是我國從1971年失去聯合國代表權後,暌違38年、經我國費盡心力爭取
、得以自2009年起連續出席8年的重要聯合國專門機構;另一個暌違42年後能再次參加的
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我們也同樣無法出席。兩年多來我們還失
去了5個邦交國,更有6個在無邦交國的代表機構被要求更名,其中一個甚至被迫遷離首都
;另外,還有44家國際航空公司的網站上,我國的名稱被矮化,國際空間受到大幅緊縮。
在兩岸冷對抗之下,很多兩岸事務大陸不再與台灣諮商,不但單方面啟動靠近台海中線的
M503航路與三條聯絡線,又頻頻派出軍機繞台飛行;另外,還片面提出惠台31項措施,吸
引台灣人才,並單方面對台胞提供「居住證」;在外國被捕的我國籍詐騙犯,各國多是逕
自遣返大陸,不再我方商量,2009年兩岸建立的共同打擊犯罪機制因此中斷。面對種種不
利狀況,蔡政府除了口頭抗議外,可說是束手無策。
兩岸關係在我任內8年曾經達到60多年來最和平繁榮的階段,如今逐漸煙消雲散,兩岸本
來可以共存共榮,但現在卻如同寇讎,怎不令人痛心?兩岸的未來,怎不令人憂心?
參、兩岸政策失敗 奢談維持現狀
現在兩岸關係日益惡化,不見改善跡象,多份民調都指出,大多數民眾對於政府的兩岸政
策感到不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蔡英文總統不斷強調「維持現狀」,但主張維持現
狀民眾的比率卻明顯下滑,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甚至顯示,支持兩岸「未來統一」
的比率超越「維持現狀」。
陸委會8月份的民調除「永遠維持現狀」由前年(2016.08)的三成一大幅跌落至二成三(
23.2%)外,並是23年來首見支持「盡快統一」(4.5%)超越「盡快宣布獨立」(4.1%)
;陸委會11月所公布的最新民調更顯示,主張兩岸「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的有一成
六(16%),是近10年來最高,也是10年內首次高於「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14%)
,這次民調還顯示,主張「儘快獨立」的民眾達8.6%,同樣創下10年來新高。
很顯然的,政府的兩岸政策失敗,讓民眾不滿、不耐,也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
兩極分化更為明顯。
我要再次強調,要維持兩岸現狀,就不能拒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
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彼此是「相合則旺,相離則盪,相反則傷
」,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維持現狀這一點非常重要,可是蔡政府似乎卻不知道,
也迄今無法提出取代「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
肆、回歸憲法架構 思考兩岸未來
根據1991年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兩岸關係的憲法定位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
地區─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根據此一定位制定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是推動兩岸關係的重要依據,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依據,才能達成「九二共識、一中各
表」;中華民國憲法與「九二共識」是一體的兩面,回歸到憲法架構下推動兩岸關係,兩
岸關係才能夠順暢發展,這才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最佳策略。
1991年修憲時,憲法增修條文序言特別提到,「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增修本憲法條
文如左」,所以中華民國憲法當然「不排除國家統一」,但並沒有訂定時間表,同時,未
來不管哪一方提出有關國家統一的方案,都必須採取和平的方式並遵守民主的程序,循序
漸進,才能讓台灣人民接受;而到目前為止,相關條件都還沒有成熟,需要兩岸積極創造
有利條件。
我們認為,依據憲法的精神,思考兩岸的未來,我們不能排除統一的選項,但絕不會推動
台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也反對使用武力,換言之,我們目前以「不排斥統一,不
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的原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對台灣才是最佳選擇。
我也要再次提醒,第一,兩岸都應該正視「一中各表」的法理基礎與正面價值,尤其大陸
官媒及部分人士不要無謂的攻擊「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是拒絕台獨的最佳屏障,唯有中
華民國存在,台獨才不可能實現,「一中各表」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二,兩岸關係要改善,兩岸必須自行協商,無法假手美國、日本或其他第三國。依賴第
三國介入,可能並無幫助,甚至有負面效果。這一點美國與日本都十分瞭解,這也是為什
麼他們都肯定並鼓勵兩岸以和平方式自行協商解決雙方的歧見,而不願介入。美日兩國對
「馬習會」的正面肯定,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伍、研討會是政策會議 為兩岸僵局找出解方
還有17天就是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2020年總統與國會大選也將在半年後陸續登場,台灣
無論哪個政黨,它們的兩岸政策都必須接受人民的檢驗,對於兩岸關係的走向及所衍生的
問題,應該提出解決的構想,這是對人民無可迴避的責任。
面對當前兩岸僵局,馬英九基金會扮演公共政策平台的角色,邀請各界人士集思廣益。這
次的研討會不是純學術會議,而是政策會議,希望經過兩天的議程,藉由深入的討論,找
出問題癥結,化解歧見、凝聚共識,為兩岸恢復對話、避免衝突擴大提出具體解方,作為
執政當局的重要參考,也期盼執政者能謙卑聆聽,諮諏善道,察納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