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不講、但你知我知的「中國」要素:選後心得之2
上一篇講了台灣的選民結構很大一部份是由網路上聲量相對小的保守族群構成,他們反對
婚姻平權、其中也有部分人對東奧正名公投投下了反對票。
這一系列文章我並沒有打算做任何形式的交叉分析,前一篇提到的反平權、反正名跟這篇
要講的族群絕對不完全重疊,但卻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在網路上聲量較弱勢的存在,
但他們卻是無法否認的多數。
而這一篇要討論的是2014支持民進黨、但2018卻支持國民黨的這些選民。
以下正文
國民黨人在這次的選戰中很聰明,他們知道歷年來在台灣的地方選舉中,討論太多的統獨
議題只會被選民厭棄。因此他們選擇了相對中間的路線,甚至在造勢時盡量不拿國旗、黨
徽,鼓勵支持者多穿「白色」衣服,就是避免在可爭取的中間選民心中留下太深刻的統獨
印象;當然,除了在台北市要對抗「真。白色力量」的丁守中之外。
國民黨這次贏在大環境的順風,國際經濟情勢不佳、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的進行,台灣當
然也無法倖免,經濟條件的惡化導致選民不滿情緒升高;加上民進黨政府在推行各項所謂
「進步政策」時窒礙難行、卻未能展現大刀闊斧的改革態度,最終流失了許多在過去四年
對民進黨抱有期待的中間選民的支持。
在國民黨選擇藏起統獨大旗、高喊經濟第一的策略之下,這群對生活感到不滿,而且期待
用選票「教訓」民進黨的選民紛紛表達支持。其中高雄選戰就是最明顯的指標。
馬政府時期,大力推動兩岸交流,中國政府也適時地釋出了很多經濟紅利,其中對台灣人
民來說最有感的絕對是陸客觀光。我們這些不從事觀光旅遊業的一般人只會覺得,奇怪,
怎麼生活當中去哪裡都多了一堆陸客,實在很煩;但對那些從事旅遊業、餐飲業、交通運
輸業、夜市攤販、還有旅館業的人們來說,絕對是非常有感。
以我自己老家台中為例,那幾年看到了一棟又一棟舊城區的廢棄大樓被重新拉皮、裝潢,
改建成新型的「城市商旅」,門口總是停著一輛又一輛的遊覽車,載著一團又一團裝束打
扮跟台灣人很不搭的中國遊客。
那幾年中,台灣許多人都分食到了陸客觀光的那塊大餅;但隨著蔡政府上台,兩岸關係緊
張,陸客不論觀光團或自由行來台的人次都逐年減少。雖然靠著觀光局的大力推廣,來台
灣的國際遊客總人次其實並未減少,但來自歐美日等國的旅客消費型態都跟陸客非常不同
,讓許多當年曾靠著陸客而荷包滿滿的人收入開始減少,甚至一些因為看好陸客經濟而投
入到遊覽車、旅館興建的大筆資金都無法回收,因而逐漸在民間形成一股對政府不滿的情
緒。
這些人雖然不代表全部,但由他們心中點滴積累形成的那股不滿,跟反年改、反勞基法等
民怨交疊迴盪,甚至還加上反同公投的推波助瀾,最終確實在不分世代的選民心中凝聚成
一股討厭執政者的力量,並在這次選舉中表現出來。
這時候,韓國瑜突然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這篇先不講韓國瑜竄紅是中國在幕後支持的陰謀論,畢竟這很難找到直接證據。
(或者找到證據了大家也不相信,照樣讓共諜選上市議員)
韓國瑜就像柯文哲一樣,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質,講出的話也常常很聳動、卻能讓人民
感覺他「講出我的心聲」。在他高喊拚經濟的時候,很多在馬政府時期過得比現在還好的
選民紛紛想起了對民進黨政府的失望感,因此很大方的給了他認同。對他們來說,生活過
得好最實際,坐在總統府裡高喊「進步價值」的都是在放屁,因為跟我的生活一點也沒有
關係。
韓國瑜經濟掛帥的形象緊緊抓住民心,乘著民進黨聲勢不好的機會快速席捲全台,不僅讓
國民黨拿下民進黨當家20年的高雄、還有彰化跟雲林兩個傳統上跟民進黨比較貼近的農業
縣,甚至連在台南都只以6%左右的差距輸掉。
韓國瑜競選時高喊的「人進得來、貨出得去」並未明講是哪裡的人進來、貨要出去哪裡,
但根據一個偽韓粉YouTube頻道RICHTV的分析,其支持者心中大都認為是「中國」,而韓
為
了避免挑及令人厭煩的統獨議題,在競選時完全避免聚焦在「中國」二字。這是一個很怪
的現象,我不提、你不講,但大家都知道我其實是在講中國?
這也是讓我感到恐懼的另一件事:中國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已經深埋人心,到了你我心照不
宣的地步。
所謂統戰,不能只看表面的打壓、利益輸送、或是籠絡而已,最終目標還是「影響民心」
。就像前一篇所講的,中國長年以來在國際場合上的打壓,雖然讓台灣人早已見怪不怪,
但也讓台灣人養成了「我要努力找突破口」的心理,而且一旦找到就怕失去,例如洛桑協
議之於奧運。
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一開始廣邀台商進入投資、讓台灣人嚐到甜頭之後,2000年後
漸漸開始透過控制兩岸經貿交流的力道來影響政局,讓「兩岸關係好經濟才會好」這個想
法深植許多台灣人心中。抱著這個想法的人是不分藍綠的,因為雖然台灣自稱「科技島」
,但在台灣各處還是有很多不靠高科技產業維生的人民;對他們來說,人潮就是錢潮,中
國龐大的、沒有語言隔閡的人口就像是座金山一樣,讓人難以抗拒。
或許有人會說這只是經濟現實,但我認為這其實可以把它視為中國統戰的成功。畢竟自中
美交往以來,雖然中國從未言明放棄武統台灣,甚至還在2005年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但
以經濟統戰領銜的和平統一仍是對中國領導人來說相對優先的選項。若以對抗的角度來看
,所謂的「經貿交流」完全就是經濟統戰的一部份;只要台灣對於跟中國的貿易產生不可
脫離的依賴性,就可以輕易透過經濟統戰來箝制台灣的經濟、民生,最終當然會反映到政
局。
若從這個角度觀察過去四年的演變、再到今日的選舉,我認為這一局真正的贏家不是台灣
人民,而是北京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