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egs10221 (怨飄靈)》之銘言:
: ※ 引述《alan2579 (大Yo)》之銘言:
: : 這篇的論述沒談到這個投票制在規則上的優缺點
: : 只有提到人力物資場地
: : 所以對這部分提出反面意見
: : 首先,
: : 第二輪投票如果條件是
: : 在低一輪中得票第一的候選人
: : 沒有得到有效票的50%以上才進第二輪
: : 那這樣以這次2018的九合一選舉來說只有約1/3縣市需要第二輪
: 但是實際上第一輪要過50%是很難的
: 從法國歷來總統大選來看
: 也沒有一次第一輪就通過
台灣第九屆到第十四屆,六次裡面有五次是過50%
2018縣市長約2/3過50%
但關於這部份兩點回應您
第一,這邊我是說明,可以透過50%的方式再省下來一些
第二,如果很難過50%,那就更值得第二輪選舉
(或是像你提的填順位)
: : (台北、台南市、新竹縣、宜蘭縣、澎湖縣、金門縣、新竹市、嘉義市、
: : 其中又有兩個縣是只有5萬人左右
: : 這樣算起來第二輪投票的成本遠低於第一輪
: : (參考資料:中選會 https://www.cec.gov.tw/)
: : 再來是各項成本估算
: : 找了一張成本試算圖當參考
: : https://imgur.com/03jWG56
: : 其中公投票費用不用增加
: : 公投公報印製費也不用
: : 投票所用品也不用
: : 投票人名冊理論上也可以不用
: : 但就假設重印好了
: : (選務人力+投票名冊+雜支)/ 3 約等於 0.5億
: : 選了一個不好的候選人,
: : 光是貪污一次或是甚至比較不省錢做個建設一次,應該就不只這個錢了
: : 然後四年才能再換
: : 我是覺得啦用費用當作不可行的原因比較沒說服力
: : 我知道選舉很花錢,
: : 但我覺得這不是拿來簡化選舉或是不思考改進方案的好理由
: 然後這邊跟本滑坡
: 選到爛人跟用那種選制有關嗎?
: 你又如何確定第二輪上的不會貪污?
抱歉表達的不好
但我想表達的是
不需要省這麼一點錢
應該去思考這樣的選制是否比較好或是沒有比較好
如果比較好,多花這大約30%的成本不一定是浪費
: : 像是公投綁大選,
: : 聽起來節省成本很好聽
: : 但我是覺得沒有很好
: : 不如分開
: : 真的有了解議題的人再去投
: : 或是分開在不同的投票所
: : 為了省錢,結果排隊排到有人投不到,這樣也沒有比較好
: : 如果是這個制度其實沒有比較好那才是比較合理的不去用的原因
: : 但以這次台北市選舉來說,
: : 二輪投票制就對三個候選人都是好的,
: : 第三名可以得到更真實的票數不用拿被棄保當藉口
: : 第二名不用被嘴輸不起,可以跟第一名再一次比較
: : 第一名不用被嘴得票率低,不用被嘴慘勝,不用被嘴靠棄保,不用被嘴越級控制中選會
: : 我覺得大概4這樣
: 比起二輪投票制本半天市民覺得
: 改採澳洲的選擇投票制可能還好一些
: 你可以在選票上按照個人偏好對候選人排序
: 比如 蜂蜜檸檬 1 柯P 2 丁3 姚4
: 然後有過半直接當選
: 沒過半去掉最後一名
: 像以上最後一名的蜂蜜檸檬去掉
: 將最後一名的票以第二偏好分配
: 像上例第二偏好是柯P
: 那這票就變成投柯P
: 持續重複到有人過半為止
: 雖然開票成本增加
: 但相較於二輪投票的成本來說還是少上許多
我覺得選擇投票制也OK
以這次台北市長來說,「理論上」等價於二輪投票制
說是理論上的原因是假設所有選民都真的搞懂規則xD
但如果有影響勝負的候選人增加到4位5位的時候狀況就又不太一樣了
由於是從後面開始刪,所以有可能發生較多人還能接受的候選人先被淘汰的狀況
這邊提個成本方面跟選擇投票制較接近,但結果較接近二輪投票制的另外一種
倫敦市長選舉使用的「補充投票制」(Supplementary Vote,SV)
類似填順位但是只填首選跟次選
如果沒有人在首選中得票過半的話
則是只留下前兩名的候選人
這兩種又各有優缺點
或是也可以混合這兩種
投票時順位要全填(像選擇投票制)
但是第二輪留前兩名(像補充投票制或二輪投票制)
(這個我暫時沒查到實際案例)
一樣以這次台北市長的例子來看,
選擇投票制、補充投票制、二輪投票制還有最後這個混合的方式都等價
但是如果考慮到未來如果變多位候選人競爭時(此指有影響到勝負的競爭)
那這幾種方法可能又會有不同的策略產生不一樣的棄保
所以可以再討論看看哪種更適合
我重新歸納一下我的想法
1.成本一定會提高,但是如果能因此選出過半數支持的當選者那還是划算
2.維持一次投票,填選順位,這方式也不錯,成本較低。但對選民可能難度增加。
大概4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