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與演藝人員餐敘,卻莫名遭到巴掌突襲,但她有風度地走完全場。發燙的臉頰,燃
燒著台灣與中華民國的糾葛,去蔣與擁蔣的拔河。府院黨立刻站出來譴責暴力,動手的鄭
惠中隨即承認自己行為不當,並遭警方限制住居。
假設你昨天加入了「譴責暴力」的儀式,那麼再往前一天馬英九參加一場政治犯告別式時
遭到民眾「鞋擊」,你譴責了暴力沒?如果沒有,那要請問:為何部長遭民眾打耳光是「
傷害民主」的行為,而前總統被丟鞋則是可以忽視甚至公開叫好的事?
更離譜的是,在譴責暴力的行列中,還傳出了以暴制暴的叫囂。郝龍斌認為,鄭麗君挨的
一耳光,是去中政策引發「官逼民反」;正參加新北立委補選的余天立刻反嗆,「以後我
叫人看到你就打!」簡短一句,就把暴力的火花燒得更旺。這樣,也算民主溝通?
從鄭惠中到余天,影藝圈的不同政治光譜,多少映照了社會的不同政治信仰。進一步看,
所謂「暴力」,也有不同的形式:一巴掌是暴力,也是侮辱;丟鞋同樣是暴力,也是羞辱
。虐童是暴力,網民肉搜圍毆也是暴力;破壞銅像是暴力,不尊重國旗與國家象徵則是政
治暴力。譴責暴力要同等堅決,要有一致的標準,不能昨天跟今天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不要嘴巴裡喊著譴責暴力,回過身來又以挑撥仇恨為樂。譴責暴力不能變成
儀式,否則,喊話的隊伍排得再長也沒用。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36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