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wreporter.org/a/illegal-factory-on-agricultural-land-law
1.媒體來源:
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林慧貞
3.完整新聞標題:
《工輔法》三讀守住落日條款,農地違章工廠大限再延20年
4.完整新聞內文:
攸關3.8萬家農地違章工廠去留的《工廠管理輔導法》,今(27日)下午三讀通過,低污
染違章工廠可申請就地合法,落日期限則在民間抗議下,從一開始完全不設限,違章工廠
可永生永世存在農地,到後來經濟部、朝野立委終於讓步,最後通過的合法化大限為2039
年6月27日。但此次修法仍大幅放寬違章工廠合法條件,不僅「工農相爭」、也造成「工
工相爭」,學者仍憂心埋下國土破碎化的炸彈。
2010年台灣第一次納管農地違章工廠,限定必須在明年(2020)6月2日前遷到工業區或特
定區域合法經營,但輔導成效不彰,至今僅46家合法,經濟部在今年(2019)3月28日提
出《工輔法》修正案,全面放寬低污染工廠可申請「特定工廠登記」,之後再輔導用地合
法。
但行政院以工廠為數眾多、變更地目時間冗長,難以訂定輔導時間,沒有設合法化的大限
,形同違章工廠可永續存在農地。
外界反彈、官員爆當門神,促經濟部讓步
原本5月6日經濟委員會第一次審查《工輔法》時,朝野立委對經濟部未在法規中設落日條
款,並無異議,僅由環團出身的立委蔡培慧提出附帶決議,要求經濟部應設落日條款,但
未獲同黨及其他立委支持。
這一個月來,環團積極上街頭抗議、遊說,5月28日《工輔法》朝野協商時,立委蔡培慧
再度嘗試,與黨內相對較關心農地的不分區、農業縣市立委,共同提出修正動議,要求設
20年落日期限,才讓《工輔法》出現轉機。
民間不滿放寬違章工廠合法的情緒持續累積,加上上週《工輔法》朝野協商前一天(6月1
9日),負責違章工廠業務的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科長雲瑞龍,被爆出協助違章工廠連署,
支持經濟部修法,引發外界一片譁然。
隔天蔡培慧在朝野協商時繼續堅守落日條款,內政部代表也指出,變更地目程序已簡化,
只要5年就可完成,但經濟部一開始還是堅持過去說法,不願設落日條款,直到立法院長
蘇嘉全直接了當表示,如果沒有設落日,業者就不會積極改善,強力要求經濟部回去研商
,長期堅持不設落日條款的經濟部才終於鬆動。
下午5點47分,民進黨團的版本以同意票66票、不同意票10票、棄權9票通過,落日期限正
式訂為20年,晚上7點8分三讀通過。
環團:盡快盤點違章工廠需求,別再延長輔導年限
蔡培慧表示,修這個法很痛心,但必須正視違章工廠問題,「就像身上的膿,劃下第一把
刀會流血」。20年落日條款,前10年為輔導期,這段期間內違章工廠需取得「特定工廠登
記」,符合消防、工安、環保法規等,後10年則為土地變更期。希望強化經濟部原有的責
任,讓廠商導向合法。
彰化縣田園工廠創新協會理事長呂明炎則表示,雖然還是設了落日條款,「但修法沒辦法
100分,立委很辛苦幫我們爭取,為台灣拚經濟,這樣的結果還可以接受。」未來希望輔
導業者低利貸款、取得合法土地,讓工廠可以標準化,員工工作更安全。
落日條款一波三折,從一開始經濟部強硬姿態、朝野立委消極,到最後好不容易爭取到20
年大限,長期為此法案奔走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形容:「雖然絕望,但還沒死。
」法案通過後,經濟部當務之急是總體盤點,例如需要多少工業土地、廠商要就地合法或
是進駐工業區?
同時,他也呼籲經濟部,仿照日本、泰國,讓違章工廠自組團體,針對產業環境提出自己
的需求,經濟部只要對這些團體對口,確認大家的需求,「不要一直擔心工廠會倒,屢屢
讓業者超越法規(即架空其他土地、環保、消防法規)。」
劣幣驅良幣,修法製造「工工相爭」
但此次修法仍大幅放寬違章工廠合法條件,不僅「工農相爭」,也造成「工工相爭」。
在下午朝野協商前,民間團體也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高喊「捍衛農地,撤回工輔法」,
手持剛收割的稻草,丟向立法院,希望「干擾」修法,諷刺支持違章工廠的民進黨立委林
岱樺「稻草會干擾工廠發展」的言論。
其中最特別的身影是一位嘉義合法工廠業者,他表示,嘉義工業用地一坪要3萬,農地才3
、4000元,自己合法購買工業土地約1800坪,和違章工廠土地成本差了10倍,每年還要繳
交工業用地的房屋稅、地價稅約20萬。
他也分享自己進駐嘉義大林工業區的經驗,雖然不需繳管理費,且屬於低污染產業,每年
廢污水處理費仍要10萬元,若是更高污染的產業,上百萬元跑不掉。另外像是較大型的嘉
義嘉太工業區,1800坪土地管理費每個月就要1萬元,廢污水排放另計,「這些違章工廠
通通不用繳,你說合法業者要怎麼跟他們競爭?」
提到為何站出來抗議,他直說,自己是家族事業第二代經營者,未來希望傳承給下一代,
因此不能放任違章業者不公平競爭,「我是在做我該做的。」
話雖如此,他卻只能戴著墨鏡、口罩和安全帽匿名受訪,避免被秋後算帳,相較於違章工
廠業者在近幾次朝野協商時,大張旗鼓到立法院開記者會,支持經濟部修法版本,形成鮮
明對比。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很多合法業者打電話到辦公室訴苦,直說違章工廠
就地合法,對過去遵守法令而成本提高的業者不公平,「這樣的修法是讓工農相爭、工工
相爭。」
彰化欣大園藝是過去少數乖乖遵循《工輔法》的業者,接受《報導者》訪問時特別強調,
「我花了8年、4億元變更用地、設備,在2017年正式就地合法。」董事長陳錦源細數,為
了配合法令做隔離帶,工廠四周各內縮了10公尺,共敲掉5,000平方公尺,投資改善消防
設備、等待用地變更也花了5、6年。
政大地政系教授戴秀雄則認為,《工輔法》修法完全架空了國土分區精神,從頭到尾就不
應該再修,「若非法能行,民眾守法的理由何在?」
違章拆除效率不彰,公民訴訟制度也遭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