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石之瑜觀點:台灣能否領導「歧視華人」

作者: vikk33 (陳V)   2019-07-16 09:48:00
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石之瑜觀點:台灣能否領導「歧視華人」潮?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y3Lz2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www.storm.mg/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印尼大選中歧視華人的宣傳剛結束,美國又四下出現歧視華人的政治正確潮流,台灣也以
捍衛民主之名,要對任何與大陸具有互動關係的人民,進行政治檢查與監控。誰也沒有想
到,世界華人政治出現印尼化的發展!反而印尼領導階層,努力在超越過去。
儘管印尼華人與美國華人的境遇迥異,更與台灣情況不能相互比擬,但是政治主流論述中
關於歧視的文本,卻有驚人的類似。一言以蔽之,就是指控華人拒絕與本地社會同化,懷
疑華人繼續效忠遙遠的母國,危害在地社會。
每個社會都有歧視,公眾人物為了應對自己被歧視,常見方法之一,就是臨摹政治正確的
主流,一起歧視他們所歧視的對象,儼然自己也屬於主流,而不屬於自己被認定的團體。
華人領導最害怕的就是採取反歧視,因為誰要是反歧視,誰就等於對號入座。
然而,同化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陰魂不散,尾大不掉。這可以分為華人與在地政治主
流兩方面來解釋。
愈同化,愈歧視
對華人而言,努力致力於自身與在地社會的同化,指控其他華人同化的努力或誠意不足,
都在在提醒華人自己,並不屬於主流社會,就算根本就是土生土長的華人,也仍然不由得
不一直自我提醒,同化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更根本的是,擁有政治正確的在地主流,不可能放棄這樣一個目標明顯、祖國明確的對象
,做為政治上的代罪羔羊。歧視,就是政治的核心,尤其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因為政治正
確論述的營造,是政客動員選票的有效手段,政府壓制反對黨的工具。
其結果,同化愈徹底的華人,愈是被歧視的對象。印尼的情況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或台
灣也差不多。
許多研究印尼華人政治的學者早就指出,在東南亞各國中,印尼華人是同化最成功的,但
矛盾的是,印尼排華反化不斷,而且週期性的高潮令人不寒而慄。這些觀察的重大侷限在
於,他們主要是研究爪哇島,尤其是雅加達,因此沒有看到印尼其他地方的華人社群,有
些地方不但沒有同樣程度的同化,甚至在地社會還有華化的情況,其中比較明顯的例子就
在東加里曼丹。
值得注意的是,沒有同化壓力的地方,並沒有排華的政治正確,而同化最成功的地方,排
華總是最嚴重。前者比如東加里曼丹,每有中國節慶與中國方言,都是社區共同參與,即
使在排華最嚴重的年代,也不曾中斷。反而已經完全同化的華人,承受最大的同化壓力。
這就證明,印尼屢屢出現的排華,根本不是因為華人同化不足或拒絕同化,而是因為政治
主流營造政治正確的刻意歧視。過去蘇哈托如此,他個人受益於華人關係網無比豐厚,但
因1965年排華而得政權的遺名萬年,也在1998年排華而告老還鄉。
同化就是華人歧視華人?
在台灣,李登輝發明了新台灣人的身分範疇,主張任何人只要認同台灣,不論過去是什麼
身分都可以既往不咎。蔡英文甚至加碼,表示沒有人會因為認同而被歧視,她還對老兵喊
話,大方表達我們可以接受你們的胸襟。
但是,蔡英文忍不住要質疑馬英九的認同與效忠,而沒有注意到,馬英九可說是第一個響
應新台灣人運動,拋棄中國身分的台灣華人,所以蔡英文無異間接而強烈地質問了老兵的
認同。
就像印尼一樣,愈是鍾情於同化的台灣人,愈是在提醒政治主流,自己是絕佳政治提款機
,永遠的代罪羔羊。反而年邁的老兵,大家不但不再對付他們,還要給他們做口述歷史,
保留他們的記憶,像活化石一般,讓中國人的身分意識,永遠成為歷史檔案。
如今美國領導階層刻意縱容,甚至營造的,是華人乃為中國奸細,是為了滲透美國而存在
,與民進黨刻意營造凡是支持國民黨的,一旦與大陸有直接或間接互動,就足為中共代理
人,兩者相向而行,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已然完全同化的印尼學者湯友蘭,是土生土長的印尼人,絕不可能成為中國人,她便質問
印尼主流社會,發動了三十年的同化運動,成功了嗎?失敗了嗎?或者,成敗從來不是重
點,重點是歧視。若沒有歧視,就沒有所謂華人問題,華人與土著可相處融洽。只有徹底
同化的爪哇島華人,像馬英九一樣,卻被當成同化失敗的對象在歧視。
覺得自己已經徹底同化,偏偏卻又被歧視的這些華人,對華人的身分怨懟最深,他們總是
率先提醒自己與所有華人:不要在公眾場合講中文,以免人家不舒服;對土著要心懷感恩
,尋求認同;對本地社會要有貢獻,才能爭取平等。
「中華膠」與「代理人」
適逢中國崛起,挾龐大資源向外投射,所有華人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在本地社會的期盼下
,運用這個資源,但是要避免因而為中間人的身分,而加深導致自己遭受歧視的烙印。所
以,如何證明自己引進的資源是對所有人好,而不是對華人好而已,是華商與科學家共同
的挑戰。然而,無論如何努力,下場幾乎就是被那些拿到最多好處的在地菁英,鎖在一個
特定的形象裡,接受持續的檢查。
這是因為,愈是強調華人對在地社會的貢獻,聽在多數群體的耳裡,產生兩種反效果,一
是影射在地人佔便宜,二是影射在地人無能。所以,以分享華人經濟資源為手段爭取華人
的平等,效果有限。在台灣,就顯然一直引起反感,以至於兩岸經貿成為群眾運動要加以
知覺隔絕的現象,以免因為知道自己對華人社會有了依賴性,產生自恨。
一旦華人意識到平等不可求,有人就寧可轉而追求尊嚴。建立尊嚴的前提,是承認自己具
有差異性,並以這樣的差異性挑戰主流社會直接面對,然後達到反歧視的效果。但是這就
導致華人社會的分裂,因為這與同化的方向相反,成為在地同化勢力所譏諷的「中華膠」
,或領導人指控的「代理人」。
在台灣所熟悉的幾個其他世界上的角落,歧視華人是主流,以至於台灣領導階層特別興奮
,儼然台灣跟世界潮流同步。但是,世界各地整肅華人的風潮主要是政治性的,而且在各
自的社會上沒有共識,因此所提倡的政治正確受到相當的抵制或反省。這就給台灣一個領
導世界潮流的機會。
台灣對於歧視華人這樣的風潮,進行法律化,透過法律化,來整合整個系統的歧視力量,
由國家力量直接介入執行,因此可以產生明確無誤的統一效果。副作用當然就是,這樣的
壓制與歧視,就等於放棄同化政策,並因為自己的歧視,反而營造出滲透無所不在的自我
恐嚇,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就像義和團那樣,人人頭纏紅巾,真偽莫辨。
4.附註、心得、想法︰
世界之上
從來就沒有
華人或中國人這種東西
一切都是梁啟超為了保皇,革命黨拿來騙錢,國共用以政治收割
其實
早就淪為什麼都不是了的
只能等待大洪水帶來的滅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