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雨果的一封信

作者: ccwwanger (ccwwanger)   2019-07-23 20:24:40
幾年前,我在圓明園待了一個寧靜的下午。入口處看到一個銅像,看起來像個外國人,原
來是雨果,法國寫 "悲慘世界" 和 "鐘樓怪人" 的那個雨果。
https://kknews.cc/culture/o2zvkgq.html
中國之所以給他立了個銅像,是因為他曾批評英法聯軍之入侵中國,一路姦殺擄掠,儘情
破壞、掠奪與殺戮。底下是雨果當時寫的一封信。翻譯得對不對我沒仔細比對,我逕自修
改了一些地方,使之通順。
台灣人已經被洗腦成另一種生物,不但認賊作父,還給敵人當狗,傷害自己人;不但仇視
自己的祖先,蔑視其痛苦,甚至聽聞先人被姦殺擄掠一百多年的事實,竟歡欣鼓舞,並期
待見到更多的殺戮與羞辱降臨對岸骨肉親人身上。
很多東西,悲傷的,憤怒的,感動的,我的文字能力不足以表達,只能讓它們像個火苗一
樣,永不止息地在心裏頭燃燒著。
陳真 2019. 07. 23.
=============
致巴雷特大尉:
您徵求我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您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多謝您對我的想法予以
重視。在您看來,維多利亞女皇和拿破崙皇帝的聯合艦隊所進行的這次遠征真是無上的榮
耀,而且還是法蘭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榮光,因此您很想知道我對英法的這次勝利
的看法,那就請往下讀吧: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就叫做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
性,產生了歐洲藝術;一是想像,產生了東方藝術。圓明園在想像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
巴特農神廟在理性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於
此。和巴特農神廟不一樣的是,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想像力的巨大
典範,也惟有豐富的想像力才能辦到。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
宮的建築,這就是圓明園。
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
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造城樓,裡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
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並且請那些跟詩人具有同樣想像力的建築師,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
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您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
貌是神廟、是宮殿,其實是一個世間獨一無二的奇蹟,那就是這座名園。
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築物是世世
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過去的
藝術家、詩人和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
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
圓明園。沒有親眼看見過它的人,那就儘管在想像中去想像它好了。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
止的,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
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但是,這個世界奇蹟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把它付諸一
炬,原來所謂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得勝之後,便動手行搶,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
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
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
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幹,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幹,不同的只是幹得更徹底,以至於蕩然
無存。
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全部加在一起,也許都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
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兩個勝利者進行了一場瘋狂掠
奪,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
個強盜的故事。
【額爾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國殖民主義者。小額爾金曾任英國駐加拿大總督,1860年10月,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之一。老額爾金曾任外交官員,參加毀壞希臘雅典巴特農神廟
的行動,並掠走該神廟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感謝
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抗議的機會。統治者的罪行並不是被統治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
,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法蘭西帝國侵吞了一半寶物,現在,她居然無恥到這樣的地步,還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圓明
園的這些美侖美奐的古代文物拿出來公開展覽。我相信,總有這樣的一天——這一天,解
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穢洗刷乾淨了的法蘭西,將會把自己的贓物交還給被劫奪的中國
,而他們才是真正的物主。
如今,我姑且如此見證:這次搶掠,就是由這兩名掠奪者所幹的。
閣下,您現在總算知道了我對這次軍事遠征中國的事情是有充分的認識的。
維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原載1962年3月29日《光明日報》,程代熙譯)
原文網址:http://palinfo.habago.org/Entry?Command=Information_PrintForu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