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覺得政黨的最終目標就是取得執政權這是相當合理的
就民眾黨而言
我認為縣市長一部分縣市還是該提的
一部分是要延續柯在2022卸任後的聲勢
一部分是可以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
即便票可能真的不會到太好看
在黨內資金足夠的前提下
不被財團綁住的情況下是可以提出來的
不過我也覺得時力下次是該提一些縣市長候選人了
16年聲勢剛起來後
18年你可以說扎根基層往地方議員走
但如果到了22年還是不提人
那我真的認為目標實在太小了
不一定都要提,但如果是自己票比較多的地方那是該考慮進去的
像是新竹市可能真的會四角督,我也不認為時眾兩黨會合作啦
倒是2022選舉可能會有陣痛期,因為DPP票不夠多被分掉
然後KMT作收漁翁之利,然後不意外的時眾一定被側翼罵"中共同路人"吧
不過那應該是DPP該去檢討的問題,為啥票不是給你而是給時眾兩黨吧
而且這也是要硬走出第三條路環境的必經之路吧
像這次新竹市立委選舉雖然高沒上但是看到綠鄭沒上就也蠻爽的
柯建銘的人沒上呵呵
不過如果說到議員,反而我才覺得有"部分"可以合作的空間
議員是大選區,真的高票的都是地方的實力要搶票真的難
所以如果是像一個選區只要5 6%就可以當選的,兩黨都提名單出來我想也很正常
而且這次選舉也分別有7%跟10多%的民意基礎了
反倒是可能選區名額比較少的可能需要15%左右才能當選的
看能不能兩黨合作拿一席擴張勢力才是重點
不過昨天又看到邱跟蔡在嗆,感覺離合作又更遠一步
還有我是比較好奇民眾黨這樣提那麼多人
錢到底要怎麼來,我知道有選舉補助金
但柯文哲也說過,臺灣的選舉經費太高
要怎麼改善這個問題,總不可能說我先選上再來說
這沒有說服力的
還有就是下一任感覺沒意外民眾黨一定會提臺北市長
能拿到多少票才是問題他自己的個人魅力能帶給其他人多少才是重點
不然卸任後你接棒的人出來選假設1 20%這樣能看嗎?
選總統的聲勢跟正當性就沒那麼高了
至於基進,怎麼那麼可憐,瘋狂打時力甚至民眾結果票才3%多
然後黨主席就開始嗆人,也不看看最新的民意是甚麼
第三勢力的選項民眾>時力>其他側翼
論反共可能時力比DPP還反共呢
結果自己整天嗆人、幫人貼標籤
然後自己躲在不分區不敢出來自己選
說其他第三勢力出來搶拖DPP下去
也不看看自己跟同事綠黨吃了快5%掉了DPP2席
這不是中共同路人,誰才是中共同路人?
邏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