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總人口當分母 除非全部的人口都有接觸過感染源 才有意義
比方說日本1.2億人口 全部都接觸感染源 結果只有33例感染
那你可以說感染率是 33/1.2億
真正公衛上感染率的計算法
參考wiki
參考最簡單的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ection_rate
https://imgur.com/6lCN7mj
感染率= 受感染人數/感染高風險人數
換到本次武漢肺炎
感染率 = 受感染人數/疑似病例
看到沒? 分母放的是"高風險人口"
那麼何謂高風險人口
每次的疫情都有不同的人為定義
像本次就疫情就是有中國旅遊史+呼吸道症狀 被通報的那群
又不是全部的人口都有接觸到感染源 一堆人根本沒接觸到
人口越多 越地廣人稀 人口密度低的國家
就容易 有越高比例的人口沒接觸過感染源
那麼這類國家用總人口當分母的這種算法 就會讓分母放大
算出一個低估的感染率
用總人口當分母 柬埔寨1例 泰國25例 印度1例 俄羅斯兩例 尼泊爾1例 全部都屌打鬼島
所以
感染率= 感染人數/高風險感染人口
https://imgur.com/6lCN7mj
==================
結論:
該看的不是總人口 而是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越高 病毒傳播越有效率 越容易傳播
因此 新加坡的人口密度 是台灣的10多倍 是日本的20多倍
換句話說
星的人口密度是台灣的10倍 病毒本身就更容易傳播
只要星的案例數沒達到台灣的10倍 那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