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抗疫紓困,執政黨比在野黨慢半拍
2020-02-11 00:1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疾管署上月廿日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迄今已屆滿三週;行政院卻遲至昨日才召開
新冠肺炎紓困會議,因應顯然遲緩。相形之下,國民黨立院黨團在十天前就發動提案,比
照SARS期間的作法,提出五百億元的特別紓困條例,似乎更能抓準社會脈動與因應節拍。
問題不在五百億的特別預算究竟太多或太少,關鍵在:政府因應緊急狀況的作為,是否有
足夠的瞻矚和洞見。一開始,蔡政府似乎將這波疫情定位為「大陸失控的疾疫」,認為只
要我方善加防堵,對外管制人員流通,對內做好防疫隔離措施,即能萬無一失。因此,行
政部門一路把重點放在口罩的供應調度,以及入境班機、人員的檢疫管制,卻忽略這波疫
情對國內產業可能的直接、間接衝擊,故遲遲未有因應行動。
事實上,隨著疫情加劇,以及台灣和各國管制措施的強化,越來越多產業傳出告急的聲音
。首當其衝的,例如國籍航空公司到二月底止取消的兩岸、港澳及國際航班,已多達七百
多班次;其後能否恢復,仍然一片黯淡。至於國內旅館、餐廳和百貨,也因民眾憂心遭到
傳染而紛紛取消出遊、用餐及消費,從而哀鴻遍野,市況一片蕭條。
更嚴峻的挑戰,則來自中國大陸產業復工進度的不如預期。由於疫情控制欠佳,大陸許多
城市新增了封閉式管理,多數企業原定在昨天恢復開工,卻無法如願。其中,各地的情況
不同:有的是對湖北、廣東等疫情嚴重地區人員一律勸返;有的是企業自行宣布延緩開工
;有的是跨省上工人員在路上遭到攔阻,有的則是報到後必須隔離。如此一來,便增加了
兩岸上下游產業供貨的「斷鏈危機」,這對台灣電子資訊和不少傳統產業都造成衝擊。然
而,無論是行政部門的對策或國民黨的特別條例,都未能就此提出可行的對策。
政務委員張景森預估,如果大陸疫情拖到六月才控制,而台灣又出現群聚感染的話,國內
觀光業產值將減少一二○○億到一六○○億元,這是很大的數字。至於製造業的衝擊,經
濟部則支支吾吾宣稱還在調查,並表示將「加速台商回流」。這種反應,和無計可施已沒
有差別。
目前政府擬議中的紓困措施,幾乎全集中在交通部門:籌編四四億元,補貼旅行社出團損
失、旅行業融資利息、航班削減產生的退票費用、旅館業者地價稅,乃至無薪假員工的培
訓等。這些做法,基本上都屬於周邊短期的消極救助,缺乏積極的意義,其效果似難奢望
,最後恐怕只能靠觀光業者自求多福了。
遺憾的是,在國民黨宣布要提防疫紓困特別條例十日之後,蔡政府才端出對交通及觀光業
者的零星紓困計畫,規模僅區區四十多億元,不禁令人感到可笑。大選期間,蔡政府洋洋
灑灑開出了數千億元的政策支票及建設承諾,從旅遊、農機補助到高鐵南延北伸,每一項
都充滿創意和美麗大話。何以當國家遇到真正的危機時,政府官員的創意卻變得如此貧乏
?難道是太平時期揮霍過度,俟急難臨頭,手上籌碼已所剩無幾?
執政黨對於這次疫情的因應表現遲緩,可能原因有二。從客觀層面看,政府先是低估了疫
情,以為可以輕易應付,未料其衝擊遠較原先預估為大,致連口罩供應及人員入境管制都
無法得心應手,遑論處理經濟衝擊。在主觀層面上,則是民進黨算計太多,對內不願跟進
國民黨的紓困條例,以免對手在此議題上得分;對外則伺機杯葛中共,所以在接運台胞事
件上頻頻出招,導致大量台胞滯留。正因為民進黨鬥爭性格太強,遮蔽了它照顧人民、穩
定經濟的眼光。
國民黨提出的紓困條例未必是最佳版本,但絕對有值得民進黨參考之處。蔡政府再猶豫下
去,就要使自己泥足深陷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335344
資進黨這幾天又開始到處鬥爭政敵 就是要掩蓋防疫無能的事實
光是口罩之亂就被人民看破手腳 相較之下柯P還比較像真正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