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冷戰即起,台灣科技業的選邊難題
●納拉帕(M.D. Nalapat)/資深美中台政經學者,印度馬尼帕爾大學(Manipal)地緣政治
及國際關係學系系主任
自1945年以來,北約模式(NATO)一直是美國舉足輕重的外交政策。冷戰讓蘇聯取代二戰後
的德國成為其主要威脅。即便莫斯科已不再是世界強權,許多美國與其盟友的科技控管單
位依然嚴格禁止將俄方技術納入己方科技產品中。
2018年12月,華為孟晚舟被拘留於加拿大,凸顯出中國已取代俄國,成為美國作為全球科
技先驅的頭號勁敵,自此美國為首的科技界開啟了一場風風火火的排中運動。深入民間與
政府的5G科技,可能被運用來蒐集大量情資。不到一年,華府已將華為踢出美國5G基礎設
備供應鏈,並致力確保華為如日本電氣(NEC)一樣,一路跌出世界競爭的舞台。在美國的
大力制裁措施下,許多國家不得不自食其力,開闢自己的5G之路。
在這場科技冷戰中,國家的軍事與商貿都需要經過通盤的重新評估。例如從二戰時期延續
至今,以分享國際情報為目的所組成的五眼聯盟(FYEY)當中,美、澳、加、紐已排除華為
參與5G供應商,唯有英國選擇使用華為設備。若英國首相強森如預期地使用華為通訊設備
,恐將喪失其五眼聯盟之一席。在商貿面,像台積電這種跨國企業,將難以將中國作為其
最大市場的同時,還在技術發展上保有與美國的深刻聯繫。台積電將不得不考慮尋求另一
個能替代中國的新市場與製造中心。
鑑於中俄聯盟地緣政治野心漸長,及美方長期居於第一強權(但搖搖欲墜)的矛盾關係下
,印度洋周邊國家已然是雙方角逐的對象。就連長年倡導「不結盟」的印度也需要面臨重
要抉擇,軍事是其中之一。在技術層面,美中兩方拉攏其他國家時給與的軍售選項,屬於
相斥的軍武科技系統,因此各國應鄭重選擇統一使用何者的系統。執著兩方不得罪而按項
向兩邊都採購,將使得一國的國防系統淪為東拼西湊,難堪一擊。在戰略層面,當年冷戰
時期蘇聯在軍武上大力支持宣稱中立的國家,使得「不結盟運動」的實質就是與蘇聯結盟
。同樣的,在印太冷戰中,堅持「不結盟」也意味著科技、國防政策方面不與美國合作。
從土耳其使用俄製防禦系統S-400遭到華府經濟制裁,到印度因長期依賴俄國技術而受美
國科技制裁等事件,都顯示出華府堅持反對任何國家在科技國防同時並用兩方系統的立場
。
新冷戰中處於中美競合的兵家必爭之地的,都將被迫在兩方做出選擇,就是商貿也不例外
。台灣已在5G通信設備供應商名單中排除華為,國防設備也只使用美方系統。然而科技作
為現代國家橫跨軍事與商貿的根本競爭力,讓中美率先以此為中心開闢戰場,令台灣重要
的科技產業面臨殘酷的選邊問題。
原文 :
M.D. Nalapat(2020)。"Time to choose sides in Indo-Pacific Cold War"
。取自 The Sunday Guardian Live,網址 https://reurl.cc/lLGRE6
新世界智庫經授權代為摘要簡譯,並略作改寫。轉發不代表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