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廣義的英粉柯黑吧,
稍微聊一下我個人對這24小時以來爭議的看法。
政黑還有八卦一直用一個重複的聲調在嘲笑,
說菸粉綠粉覺青怎麼都不說話,消失了。
是啊,消失了,
碎碎唸著執政黨幹嘛開放,
但是本身信仰夠高,
(這很正常吧,還在死撐自己中立理性還成天泡在政黑的人比較可悲)
就認為再看看到底政府想要搞甚麼。
結果陸委會沒幾個小時轉彎(或是原本就如此),
為這些中國國籍的人設限制,
包括父母都需為台灣籍,且逐案審核。
對我而言,我最大的不滿消失了,
畢竟不是如灑豆姨那樣無條件開放台灣健保給中國人。
以我自己的心路歷程作為範本,
我認為台灣人之間或許是有一個互相折衝妥協的點:
1. 綠粉認為有相當的設限
2. 藍粉原本就喜迎中國人
3. 柯文哲不認同兩岸交惡
無論如何媒體還有社群平台繼續放大這個事件,
藍粉白粉見獵心喜,繼續洗政府的政策轉彎等等。
某些韓粉ID還喜不自禁的接連短時間發文數則。
以我的立場,我雖然不至於一起罵政府,
但是純綠粉也不會主動去辯護這種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
表面上你們以為教訓了覺青綠粉,
然後竊竊自習,
事實上或許如我這樣立場的人根本覺得無所謂,
懂嗎?有設限的開放與完全不開放,
對我而言都沒有太多分別。
但是其實蔡英文政府這次在處理防疫的手段非常明快,
例如口罩降價,實名制,不過分追究包機問題,
在防疫面前,台灣社會沒有分化的本錢。
也是基於相同的原則,
在陸委會的第一時間限縮,仍然無法取得社會諒解後,
蔡英文政府快速切割,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國際負責。
這種做法我個人當然贊成,
這種做法當然藍粉白粉也樂得繼續操作。
但是歸根究底,
你要說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我想大概藍綠白粉都是贏家,
真正的輸家或許是那些僅存少數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