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aiblue (用心作戰)
2020-02-16 20:09:541.新聞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
https://reurl.cc/b6MnLl
2.新聞來源︰
經濟日報
3.新聞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標題:新冠肺炎多項臨床特徵 鍾南山論文精華一次看
2020-02-16 數位部內容中心、國際中心整理
截至2020年2月15日,新冠肺炎的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6.9萬人,中國大陸就占了
68,500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率領的團隊在2月9日發布首篇論文,這篇題為〈中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的論文,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2019-
nCoV ARD)的臨床特徵進行回顧研究,也是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第一份針對上千份病例做成
的報告,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臨床樣本分析,立即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
這篇論文研究是根據來自中國大陸31個省/市、552家醫院中,經實驗室確認有新型冠
狀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2019-nCoV ARD)的1,099例(截至2020年1月29日)患者數據,把
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區分為重症與非重症兩組進行分析。
這篇論文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多項臨床特徵,疾病最長潛伏期達到24天,同時
也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存在。
這篇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會透過人傳人而快速傳播,初期沒有發燒症狀、放射線
診斷攝影未呈現異常的比率很高,因此嚴格而及時的流行病預防措施是抑制疫情快速傳播
的關鍵,呼籲應把重點轉向在疾病發展之前,早期就找出、並且管理病患,同時留意透過
汙染物的傳播,也仍須尋找有效的療程。
綜合整理中國科技網站「量子位」及大陸財新報導,並對照論文後整理主要觀點如下:
1.潛伏期中位數3.0天:從確診1,099例樣本看,潛伏期最短為零天,有個案最長可達
24天,中位數3天。
2.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3.發燒不是檢測唯一標準:只有43.8%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會在「早期」出現發燒症
狀,但住院後出現發燒症狀者占87.9%;因此,檢測病毒感染患者病例,不能過分側
重於是否發燒。咳嗽(67.7%)也是最常見的症狀,腹瀉(3.7%)與嘔吐(5.0%)
很少見。
4.電腦斷層(CT)準確率76.4%:在入院時接受胸部CT(電腦斷層)檢查的840名病患
中,76.4%表現為肺炎;最常見的CT特徵為毛玻璃狀病變(ground-glass opacity,
50.0%。按:意指肺部實質輕微的病變,並沒有造成肺部血管及支氣管的結構變化,
因此在影像上表現出薄霧狀的陰影)、或雙側出現斑片狀陰影(bilateral patchy
shadowing,46.0%)。
5.診斷需多管齊下:926 例重症患者裡的221例(23.87%),和173例非重症患者裡的9
例(5.20%),放射線診斷攝影並未呈現異常,是透過症狀和RT-PCR(反轉錄(酉每)
PCR,按:在醫學上被廣泛應用於流感等疾病的測試)檢測為陽性結果而確診(
P<0.001);在診斷方面,需要多管齊下。
6. 肺炎是住院最常見併發症:肺炎占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占
3.37%,休克占1.00%;嚴重病例的併發症發生率94.8%、「明顯高」於非嚴重病例
的72.2%。
7.「糞─口」傳播具可能性:透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傳播中起
了作用。最新的先驅研究顯示,62項糞便抽樣中,有四項對新型冠狀病毒測試呈現
陽性,而另一組直腸拭子檢體測試呈現陽性的四名病患,消化道、唾液及尿液都能
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一位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在發病後,食道黏膜組織糜爛與出
血處能直接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整體而言,汙染物的散布可能也促成了疫情的快
速傳播。
8.人口學統計:病例中位數年齡47歲(女性 41.9%)。醫護人員占樣本2.09%,有野生
動物接觸史1.18%,近期到過武漢31.3%,有接觸過武漢人71.8%。武漢市本地居民
483例、占樣本數43.95%,武漢以外地區的患者,有26.0%最近未去過武漢或跟武漢
人接觸。
這篇論文是發布在預印版(preprints)平台medRxiv上。該線上平台是在2019年6月創
立,由美國的研究機構冷泉港實驗室(CHSL)、耶魯大學和一家全球健康知識提供商BMJ共
同創辦,尚未經過同行評審。通訊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不排除超級傳播者存在
這篇論文除了上述重點,引起注意的還有究竟是否有所謂「超級傳播者」的存在。之
前有大陸患者因感染14名醫務工作者,被媒體形容為「超級傳播者」。在1月29日,鍾南山
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還表示尚未有確切證據顯示有超級傳播者出現。不過,此篇論文中則
直接表示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存在。
論文顯示這一研究進一步為人傳人提供支持,這些發現與最近的報導呼應,包括家族
群聚發病、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等。
過去SARS-CoV、MERS-CoV和高致病性流感的常規傳播途徑,包括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
觸。據大陸最新版診療指南,目前新型冠狀病毒除了上述兩個傳播途徑外,氣溶膠和消化
道傳播尚待確定。而大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月9日已經證實,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會發
生氣溶膠傳播。
鍾南山團隊論文中顯示,最新試驗發現在62項糞便樣本中,有四項對新型冠狀病毒檢
驗呈陽性,占比6.5%,另外四名直腸拭子檢測(Rectal swabs)呈陽性的患者,在胃腸道、
唾液或尿液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因此建議衛生防護應考慮到透過汙染物的傳播。
相當比例患者無法靠電腦斷層檢測查出
這篇論文的另一關鍵發現,在於許多感染者的放射線診斷攝影並未呈現異常。有20.9%
的患者在病毒性肺炎發生之前或是沒有出現肺炎,就已經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在1,099名患者中,840名患者在入院時接受胸部CT檢測,其中有76.4%表現為肺炎,最
常見的胸腔CT特徵是毛玻璃樣狀病變(占50%)和雙側出現斑片狀陰影(占46%)。這也顯
示,如果只靠CT來診斷新冠感染,會有相當比例的漏診。
在173例非重症患者中,9例的放射線診斷攝影並未呈現異常,占比5.20%;在重症患者
中,這個比率更高,926例患者中有221例未呈現異常,占比23.87%。這些患者是通過臨床
症狀和RT-PCR檢測確診。
研究指出,廣東的早期隔離、早期診斷以及早期管理,可能幫助大幅降低患者的致死
率,而集中管理導致健康工作環境的品質降低,可能已造成致死率提高。
4.附註、心得、想法︰
論文還特別寫到「電腦斷層(CT)準確率76.4%」
看來中國大陸那邊普遍是用CT做臨床診斷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