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得很可笑啦。
前面有些ID好像是民進黨派來的,
一直在鬼扯什麼找不到人,生產線沒法那麼快出來,
還有人跟我扯成管會X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護航成這樣子很難看!
你政府補貼個夠,廠商就一定冒出來,
工人就一定也會出來做,
社會上失業率不小,
而生產口罩又不是什麼多難的技藝,
國中畢業就可以做得了,只要月薪夠高。
期待1人1天1片是有很過份嗎?
沒有吧。
有的ID就覺得7天2片就夠了?那麼剩下5天呢?
有的人覺得進步到1千萬片就蘇院長好棒棒,
沒有人會否定這些努力,沒有人去否定經濟部的同仁們
找廠商的艱辛,
問題是剩下1300萬片的需求缺口誰來補?
而像我們希望1天就生產2300萬片的人裡面
又有誰會覺得今天喊一喊,明天就一定馬上要辦到的?
我看了不少篇文章,應該沒有人這麼想的。
有人會覺得政府沒辦法1內天甚至1個月內馬上做到就去死,沒有吧。
正因為原料可能難找,人工也不一定很快就找得到,
廠商不可能因為突發的生產量而去擴產,
有時間上、實際上的執行難度,
所以政府在這種「突發性」的攸關全民身體健康和社會心理層面的
大問題就得料敵從寬,
得假設萬一當「社區感染」發生了,確診越來越多,
總有一天突破台灣人的心理承受點,
大家都不願意出去店裡消費,街上一片死寂,這樣子店家都賺不到錢,
經濟成長率大倒退,
這樣子你們很甘願嗎?
這種最壞情況的假設難道不是專家學者該擔心的嗎?
這幾天幾位衛生署的前署長都已經講可能會發生
社區群眾感染事件了。又不是我這個普通人在喊。
而且就是「因為想要做,跟做得到有時間上的落差,」
所以才更要以1天2300萬片做為目標,盡全力去做,
才能夠避免那一天發生時,又得花同樣長的時間來找廠商來生產,
但是等到疫情爆發了才想到要1天2300萬片,
不就遲了嗎?
到時侯更多人感染,不就得浪費更多的檢測,
檢測費用有人說1人要2萬,
這麼貴,
生產便宜的口罩1個成本2元,訂價8元,
讓民眾買100個也才800元。
比較便宜的方案不去做?
何況有可能連1200個負壓隔離病房都不夠。
那時有更多醫護得忙於救病人,
醫療體系就有那麼多的能量去處理一下子爆發出來的病人嗎?
然後有人提到別國都沒有這麼急,
我說你管別國幹嘛?
台灣有40萬台商在對岸,你有種就別放他們回來,
想放他們回來又不生產足夠的口罩,這樣子會有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