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在馬英九那時候其實已經有統計,維基就查得到
消費券的投入對國內生產毛額增加363億元,但中華民國政府舉債858億元。
12月13日,經建會自估消費券對於GDP的貢獻僅約0.28~0.43%
而且重點是這個
替代率達六至七成,即六成至七成的花費是用以購買本來就打算購入的項目,成果低於預期
。
現在是因為武漢肺炎造成對中國方面的生意營收減縮,對國內又沒差
發這消費券到時候就是兩種狀況:
1.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就是多一千元買平常會買的東西,雞肋可有可無
2. 對因為武漢肺炎營收減低的商家,消費券也不會被用來買他們的產品
因為馬英九時代的消費券就證明了,成效不彰
結果現在又要做一樣的事情,實在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