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有推文的鄉民。
這個故事其實是來自新加坡的新聞,
https://mothership.sg/2020/02/sutd-email-phd-wuhan/
新聞標題就聚焦於“病毐國家”這個用詞,
第一段也用disparaging(google翻譯貶損)來評價學生C的發言。
這事件的後續是學生C的回應在學校掀起軒然大波之後,
有人查証了“學生C”其實是冒用帳號。
原發信人透過教授找了博士生A雙方順利和解,但學生C的email已經被到處分享。
我跟我新加坡的朋友說,這個故事被台灣人看到的話,被罵翻的不會是A而是C,
她不太相信所以我就試了一下,用自己的FB, FB的台美移民政論版和ptt政黑版。
大致歸納一下兩點發現台灣人大多數的狀況:
1. 對指涉中國為“病毐國家”這個用辭較為無感
2. 用“武漢肺炎”這個詞的確在討論傳染病相關問題時混淆城市和疾病,
可能造成非故意的岐視/誤解。
1. “病毐國家”用辭
政黑版上16個留言全部都聚焦於博士生A要把武漢換Covid-19或要求道歉,
沒有人提及病毐國家這個用辭。
我標題是下武漢vs新冠肺炎,這可能也有不少影響/誤導,
但是最後的問題是email討論裡誰該被譴責,
而且“病毐國家”還是在提問前的最後一句。
標題應該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偏差, 回到新加坡場景,
的確也是提到這個傳染病議題時候的用詞/指涉爭議,
但後來的焦點從報導來看是“病毐國家”這句的爭議性。
貼到FB一個台灣移民在美國的政治討論版,
十多個留言裡有兩三個特別提到“病毐國家”這個用辭的嚴重性。
我自己的FB上,起初六個人裡面有兩個在台灣的朋友有提到C的發言不妥、
其中一個說到獎學金不相干,但全部都沒有特別提及病毐國家。
後來一個在美台僑提到病毐國家用辭不妥,
在這個部分被點出來以後,在同個留言之下就大多同意病毐國家有問題,
但一個說“如果A沒禮貌C就不會這麼說”,
另一個似乎認為也沒有比較好的詞代替“病毐國家”。
台灣移民在美國的政治討論版是相對對C的最後一句話有較多嚴重性的警告。
可能因為以美國來說,這個用辭是個非常嚴重的岐視,新加坡看報導也是類似。
但以台灣人的反應來看,是更聚焦於武漢vs新冠病毐、和要不要道歉。
對“病毐國家”這個岐視用詞沒有多加關注、
或看到以後也可能覺得不是比“武漢肺炎”需不需要正名爭論更嚴重的問題之現象,
除了在政黑有標題影響之外,可能有兩個解釋:
(1)當看到武漢肺炎正名相關討論或中國(人)要求別人道歉的時候,
大多數台灣人的焦點就完全集中在此處要回擊,相對檢討另一方攻擊的部分就不是很在意
(2)對稱"中國是病毐國家"較少有岐視的感覺
當然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效應,馬上就有人會說中國是自做自受的。
在台灣與中國的特殊情境之下,也許造成岐視難免,
但畢竟“病毐國家”指稱的不只是攻擊台灣的中共政權,而是所有的中國人。
如果自許為民主國家,可能在岐視這個問題上多點敏感、顧慮和反思會比較好。
2. "武漢肺炎"的岐視
但另一個意外發現的是“武漢”肺炎這個詞的效應。
如果細看一下文章,學生A要求的是把“武漢”換成
“新冠肺炎(Covid-19)”,而不是“武漢肺炎”。
在所有有回應的人之中,
只有一個臉友注意到“武漢”和“武漢肺炎”的差別,
甚至還有人在這個問題被點出來後,說應該是我漏打了。
這篇原文是英文,所以Covid-19和Wuhan之間的代換就完全沒有這樣的誤解問題。
和一些朋友討論了一下,這可能有幾個原因:
(1)因為這個討論是在講防疫,所以寫到“武漢”,自然會被認定在講“武漢肺炎”
(2)我第一句在敘述情境時,先使用了“武漢肺炎”,
可能會造成後面的“武漢”都會被自動轉譯成武漢肺炎
(3)很多人潛意識裡武漢和武漢肺炎已經高度連結
WHO要稱Covid-19的原因是避免岐視,之前就有過不少討論。
台灣支持沿用“武漢肺炎”的人最常見的論點是,
日本腦災,中東呼吸道症候群等等以地名命名的傳染病比比皆是。
這在本篇的回應裡也有出現這樣的觀點,
但這些慣用名稱大多不會有語意上的混淆,
在討論日本腦炎的文章裡似乎沒有提到“日本”就直接被轉譯成“日本腦炎”的問題,
但現在的情境下,在我這個小實驗裡,
的確“武漢”和“武漢肺炎”
已經幾乎完全被台灣人在疫情相關討論這個情境之下被混淆了,
因此造成非經意的岐視,或辨認不出岐視而不自知。
相對的如果用英文(或任何其他語言,
據我所知除了台灣沒有其他地方使用武漢肺炎稱呼,有的話請指正)
或新冠肺炎,
指稱“武漢”和疾病就減少許多被混用/誤解的空間。
雖然這個實驗規模很小,但是不是可以因此考慮重啟是否沿用“武漢肺炎”的討論呢?
※ 引述《Ravelhch (翔)》之銘言:
: 今天聽到一個故事:
: 有個(非中國的)學校因為武漢肺炎所以取消了一些活動,
: 公告後有個學生組織寄了一封email給一些人,
: email 中有包涵告知大家學校因為武漢而取消了某活動的文字。
: 其中有一個博士生A收到了這封信以後,馬上回信給這個發信人,
: 說請小心你的用辭,避免種族主義(岐視),
: 把用辭從因為“武漢”改成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
: 然後我們等你道歉。
: 然後有另一個學生C收到這封信以後,
: 也回信說“我不覺得第一封信有什麼問題”
: 然後提醒博士生A他是領獎學金的,
: 這是“我國納稅人的錢,或說我們的錢”
: 再罵幾句博士生A以後總結,
: “如果你不開心,你可以回去你的病毐國家”。
: 想問一下在這一串email裡,該譴責的是博士生A呢,還是學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