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藍委馬文君盤點美友臺法案 發現有這特色

作者: B0858B   2020-04-04 13:35:41
1.新聞網址︰http://www.crntt.tw/doc/1057/2/7/2/105727220.html
2.新聞來源︰中評
3.新聞內容︰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臺海情勢也緊張升溫。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中國國民黨籍立委馬
文君向中評社表示,近日大陸軍機頻繁繞臺,加上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莫健訪
臺的示警,在在顯示臺海動盪的可能性提升,她認為,臺海緊張,蔡政府過於親美的外交
路線,要負很大責任。
馬文君,1965年生,國民黨籍,曾任兩屆南投縣埔里鎮鎮長、南投縣第13屆縣議員、國民
黨南投縣埔里鎮黨部主委,父親是前臺灣省議員馬榮吉。2009年參與南投縣立委補選勝出
,至今連任四屆立法委員,皆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長期擔任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馬文君對近期臺海情勢緊張有感而發的表示,蔡政府的外
交路線過於親美遠中,無法取得平衡,對內又操作反中甚至仇中意識形態,在外交政策失
衡的情況下,又加劇兩岸對立,她之前常在立法院提醒民進黨政府,外交路線要審慎思考
,傾向美國對臺灣並非全然利大於弊,可能帶來的風險,民進黨都做好評估了嗎?
談到民進黨執政下臺灣外交路線的改變,馬文君說,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除了與美國聯
繫友好,對中國大陸的關係也做到一定程度的維持互動,達到雙邊平衡,尤其以地緣政治
學的角度來看,臺灣比較適合以這樣的方式去發展、因應國際經貿情勢,尤其大陸為世界
第二大經濟體,臺灣沒有道理捨近求遠,更沒必要與之交惡。蔡政府當前的作法,是否對
臺灣有利,值得深思。
「當然,假如蔡政府的親美,能夠對臺灣的發展產生龐大實質效益,且可確保臺灣的國防
安全,我也樂觀其成,但實際上真的能夠如此嗎?」馬文君聳聳肩膀說,近年包括《臺灣
旅行法》、《臺北法案》的通過,總成為民進黨政府拿來宣傳的臺美邦誼政績,可是這些
法案卻總是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效益。
馬文君說,美國對臺的友善法案當然是多多益善,但當實質效益不彰時,臺灣並沒有在國
際地位及經貿上獲得好處,她以《臺灣旅行法》為例,該法案旨在促進臺美之間的高層級
交流,但臺美高層級官員互訪過去受到《臺灣關係法》的條件限制,臺灣與美國屬於非正
式關係,包括臺灣總統、副總統、行政、外交、國防部長在內的5位高級官員,都不能夠
到訪華盛頓,反過來,美國官方也是如此。
如今《臺灣旅行法》在2018年3月16日通過並實施截至目前,馬文君疑惑,究竟美國高階
層官員誰來了?或是有人來訪,但大家都不知道?民進黨政府是否可以對外說明,《臺灣
旅行法》近年對臺的實質效益何在?馬文君也提到,《臺灣旅行法》要求美國國防部必須
提供臺灣國防安全上必要協助,但臺灣國防部仍為了今年的「防衛戰力共同評估」編列新
臺幣約3千萬元預算,她想請問蔡政府,既然臺旅法已有美國須提供國防協助的規範,為
何臺灣仍須花鉅額預算請美軍來臺?仔細檢視,可以發現民進黨的親美外交,並無法完全
讓臺灣大利多,過度操作反而迎來擦槍走火的風險。
再檢視《臺北法案》的內容,馬文君表示,該法呼籲美國行政部門支持臺灣以非主權國家
身份參與國際組織,看似有助臺灣參與國際社會的空間增大,但呼籲能否化為實際行動,
還是得看美國行政部門的態度。她說,事實上,美國一直有能力幫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甚至簽署貿易協議,卻長期以來都止於宣示、聲援的階段,《臺北法案》通過後,能產生
多少功能,令人懷疑,即便美方真的願意給予實質助益,臺灣必然得拿出利益交換,民進
黨政府想必也心知肚明。
馬文君還是建議蔡政府重新思考兩岸關係,尤其臺灣在美中角力之下,適宜採取等距互動
策略,呼籲蔡政府認真看待大陸軍機繞臺以及莫健示警的意義,避免過於極端擦槍走火,
中庸之道才是上策。
4.附註、心得、想法︰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馬文君表示,操作反中仇中、過於親美遠中
的蔡政府,必須為臺海緊張,負非常大的責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