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
全面小康遭逢疫情來亂 中國比達標更該思考的事
https://reurl.cc/lVoooQ
2.新聞來源︰
中央社
3.新聞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2020年4月4日電)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讓原本力圖「保六」的
中國經濟元氣大傷,但中共領導人對「全面小康社會」等發展目標仍不鬆口。分析認為,
完成目標不是問題,問題是背後的代價與造假。
去年底中國學界曾掀起對2020年經濟成長率是否該「保六」(GDP年增率6%)之爭,隨著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這個問題幾乎已經消失。因為,當前要務已不是成長百分之幾的
問題,而是先讓企業能復工、有訂單,並且擋住裁員潮,否則社會將失去穩定。
中國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馬駿3月31日就在官媒經濟日報舉辦的座談會中坦承,「保六已
經不可能」,鑑於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他建議今年「不再設定GDP成長目
標」。
先來看近來陸媒報導中一些相關數據,感受當前中國經濟有多嚴峻:
由於封城、封閉式管理,生產活動停滯,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利潤年減38.3%;「吳曉波頻道─曉報告」則指出,1-2月已有24.7萬家企業倒閉;其他如
展會取消導致相關行業的訂單斷崖式大減8成、鞋廠訂單驟失8成等,都出現在各媒體的報
導,這些在歐美疫情延燒下,短期內很難改善。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陸挺說,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經濟遭受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大破壞
,估計中國全年GDP成長率僅1.3%,要警惕外需惡化可能造成中國1800萬人的失業。
中國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它們提供了全社會8成的就業機會,但是近年來這些民營企
業普遍經營艱困,武漢肺炎疫情後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中國全國「兩會」還沒召開,有關財政預算赤字率、年度經濟成長目標等都尚未公布
。不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3月27日在政治局會議上仍表示,「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
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
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3個5年規劃)結
束之年。
形勢如此艱難,抗疫總指揮習近平卻不願低頭,因為「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不
僅是經濟目標,更是中共早在江澤民擔任總書記時就許下的政治承諾。而習近平更加碼喊
出「由中共解決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絕對貧困的問題」、「是中國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
大貢獻」的口號。
專研永續發展、並涉足中國研究的台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所教授簡旭伸告訴中央社
記者,「小康社會」的目標可以達成,但關鍵是能持續多久;此外,數據造假在中國大陸
也不是新聞,達成目標並非難事。
更重要的是,「脫貧攻堅戰」被當成戰爭來打,意思是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簡旭伸提
醒,中國總是用「國家軍隊化」的動員力量去主打單一目標,當中究竟犧牲了哪些東西是
值得反思的;「把病毒、貧窮當戰爭去打,合不合理」?這些用國家意志來完成的目標,
也往往和開放社會的理念相衝突。
以脫貧來說,易地搬遷扶貧、建設新村落強制貧民入住,或者不以在地民眾為主體、不讓
公民參與及監督的扶貧工作,都有可能犧牲少數民族的特色,消滅了文化與歷史記憶。
簡旭伸說,中國減貧確實對世界有貢獻,但不能把這些代價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成為被歌
頌的價值觀,這樣的「中國模式」其實是需要被討論的。
所謂小康社會,除了人均GDP,還包括城鎮人均住房面積、人均蛋白質攝入量、城市每人
擁有鋪路面積、成人識字率、人均預期壽命、教育娛樂支出比重、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
合格縣比重等各項指標,但仍以經濟指標最為重要。
一名中國資深財經媒體記者也私下表示,對江蘇等沿海省分來講,全面小康的各項指標都
早已達標,不是問題。更何況,用「平均」的概念,一定可以滿足要求,「中國的統計數
據向來是可以調整的」。
但他認為,真正的考驗是歷經中美貿易戰以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
的震撼後,今年還有多少外資願意進入中國,這個部分帶動的效益、技術才有重要影響,
也很難做假。
到2020年底,如果中國官方宣布「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但現實是出口金額直落、外商出
走與外資利用下降、中小企業哀鴻遍野、甚至年輕人與中產階級對未來普遍悲觀,那麼,
即使中共達到了建黨百年的目標,執政危機只會繼續加大。
4.附註、心得、想法︰
看來中國為了所謂「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造假機率蠻高的!
這次疫情中國會把數據做成怎樣呢?倒是蠻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