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之銘言:
: 如題
: 在蔡英文總統就職前夕
: 想比較一下台灣總統民選以來的四任總統
: 剛好國民黨、民進黨各兩位
: 蔡英文、馬英九、陳水扁、李登輝誰比較強?
: 這裡比較的強,單純指個人的領導能力和政治手腕
: 駕馭政治的能力、俗話說搞政治的能力誰比較強?
: 其實這四位都從政非常久 資歷也都很深
: 這四位政治家,如果放在同一個平台來競技
: 也就是同朝為官,不知道相比起來會如何?
: 到底誰比較強?誰最強?
: 要排次序呢?
: 個人覺得 李〉蔡〉馬 〉扁
: 因為覺得李登輝能在以前國民黨那種威權官場中能混出頭
: 能被蔣經國提拔
: (話說也不知道蔣經國為什麼提拔重用他?)
: 有人說
: 李登輝當年會上台是運氣好
: 蔣經國並沒有明確的遺詔來指定李登輝當接班人
: 此外李登輝推動民主改革又成功,又獲得民主先生稱號
: 等於在兩種制度下都吃得開
: 感覺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
: 蔡英文的話,趙少康也多次強調蔡英文是運氣好
: 比如這次防疫能成功,趙少康認為跟中國剛好禁止陸客來台有關係
: 所以運氣感覺是蠻重要的
: 或許當總統就要有那個命吧?
: 大家怎麼看呢?
我個人會選李登輝,那時候的環境,完全就是看在國民黨內的資歷聲望,
那時候一堆黨國大老在重要位置,
蔣經國剛掛掉時候,依據慣例應該副總統李登輝代理黨主席,
但卻發生平常生活在美國的蔣宋美齡寫信給黨秘書長李煥,
主張應仿照國民黨總理孫文逝世的先例,由中常委舉行中常會。要求暫緩代理主席案。
(蔣宋美齡還有黨內很多人認為李登輝不夠格)
李登輝差點就當不上黨主席,
這表示那時候在黨內對很多人來說沒什麼威望,不過好運當副總統。
所以蔣宋美齡才公然想插手當黨主席(那時候蔣宋美齡90歲了?!還想當黨主席?)
那次驚濤駭浪,雖然跟李登輝本人能力無關,
但這表示那時候李登輝黨內並沒有很多人服他
此外那時總統不是民眾投票直選,
都由很多撤退到台灣所謂代表大陸各省的國大代表來選的,
所以後來那李登輝就遭遇「非主流派」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
這些人的聯合抵制,
而且林洋港、蔣緯國湊成一個總統候選人來跟李登輝競選總統,
他們兩個加上郝柏村、李換跟許多黨國大老關係都很密切,
那時候也是高潮迭起,因為不是全民直選,
選舉結果掌握在少數人手上,後來也產生野百合運動。
民進黨也靠向李登輝那邊不斷從民間發出聲音暗助李登輝
整個民間氣氛加上李登輝一些策略造成李登輝獲勝,
那時候能夠打敗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這些黨國大老手段真的很厲害
後來李登輝還能夠讓總統變成人民直接選舉,也就是勸服國大自廢武功,
未來總統改為民選,這也是很厲害。
在李登輝民選第一任時期,有很多事情都會讓人感覺好像看小說一樣。
可惜很多人公認,在李登輝民選第二任可能為了壓抑黨內黨國大老勢力,
於是感覺似乎和利益團體及地方派系結合,地方明顯的黑金政治似乎那時候開始明顯。
總體來說,把另外三個放在李登輝那時的時代及環境,可能早就敗了
(馬英九的例外,嚴格來說他那時候比較頃非主流,
所以他環境應該換成黨國大老都是民進黨才能比喻)
打順風牌大家都會打,打逆風就很難
阿扁第一次選上除了大家討厭國民黨外,還有剛好國民黨內鬥分裂出來選,
第二次則是爭議子彈事件
馬英九選上剛好是大家都很反民進黨討厭阿扁,第二次民進黨對手根本無法比,
蔡英文選上剛好顛倒,那時大家都很討厭馬英九,
第二次則是剛好碰到國民黨推出的天才韓國瑜
只有李登輝,在黨內地位不被認同,很多人挑戰他的權威,
且那時候沒有總統直接選舉時代,可以打敗黨國大老獲勝..........
且讓國大自廢武功總統改成直接民選...........
換其他三個有辦法?
還有全民健保制度從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在談,但當時反對的阻力相當大,
在李登輝當總統時代健保法才得以排除萬難審議通過,並於八十四年三月迅速開辦。
其他三個有什麼比較讓人印象很深刻,重要且影響眾人的貢獻?
蔡英文的年金改革應該算一個,阿扁馬英九都知道這個問題,
但敢去改只有蔡英文,所以勉強算吧....
不過如果厲害一點,應該是如何興利創造收入讓年金不會破產會更好,
只砍福利容易造成剝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