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針對王在這個時間點提了這個議題的評論是
"對時代力量整體在選票上的策略效益不大,甚至可能有危害"
我覺得這樣的論述是可以被討論的
但如果要討論的面向是
"應該看能力而不是過度強化性別的概念"
針對這個論點,我臨時想到的反例有
1.福利熊本來有機會留下不錯的名聲(前任爛到暴),結果自己最後在正2割一堆韭菜,
還?
2.陳美伶在新創圈一直得到不錯的評價,結果卻被換掉
3.雖然鄭麗君是主動求去,結果補上李永得?滿臉問號
請問這些閣員真的適才適所?
王今天點出這點,完全符合她的人設
如果大家要說
"這個議題不是大家最關切的"
男女閣員比例是不是大家最關切的我不知道,假設是並不代表它一點都不重要
退一百步說,如果少人關注的進步議題,時代力量就不關注
那去年也不會跟"消防員組工會聯盟"一起生出法條
很多議題本來就需要不斷被倡議,如果沒有關注就不討論
那是不是沒有過公投的勞權也直接裝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