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解釋就是雄風飛彈的量產速度跟不上
台海局勢的變化,眾所皆知,台海穩定的條件
就是美軍跟我方的威嚇武力,中國已經確定再
增加6.6%的國防預算,武力犯台與否取決於
台灣反擊的能力。
若以雄風每年量產20-30顆的速度來看,
3年也才60枚左右,若要進行全面性的地面攻擊
數量上明顯不足,若再考量共軍第一波攻勢可能
會被摧毀的一部分飛彈發射基地、裝置,我們
很可能會空有技術而無足夠時間生產飛彈反擊。
雄風飛彈的性能較佳,但數量有限,所以攻擊對象
可設定為較重要的軍事設施,魚叉飛彈則可以攻擊
次要的戰略目標。
其實飛彈這種東西是戰爭的消耗品,不像戰機還要
搭配特定數量的機師,所以採購戰爭消耗品的軍購
案不是很難理解。
我可以打你五百發比起只能打你兩百發更有威嚇性,
質跟量,兩者要兼具平衡。
至於魚叉飛彈的軍購有沒有包含更多的機動性
(移動型)飛彈載具也是一個觀察重點,
眾所皆知,共軍侵台軍推第一步就是癱瘓我軍
反擊能力,因此我方第一時間保存反擊能力
也一直是我們軍推的第一步,機動性飛彈載具
則可以幫助我方保存戰力。
最後美國一直不喜歡賣攻擊性武器給台灣,
魚叉飛彈可說是一個突破口,但這個就是檯面下
的意義了。
※ 引述《warchiefdodo (ming)》之銘言:
: 前情提要
: 台灣很可能花數百億採購美製的岸製魚叉飛彈,問題是台灣已經有了性能相當
: 優秀的雄二,雄三,為何還需砸大錢購
: 買呢?以下有一些新聞講到這個事情,
: 梅復興的説明
: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723561
: 張誠前總工程師説明
: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716518
: 中科院院長説明
: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4596293
: 先説個人看法,
: 因為我只看新聞
: 怕被統媒帶風向
: 像前兩篇講到魚叉飛彈系統
: 有一些額外的價值是我們沒有的
: 甚或雄風(量產力不足?)
: 所以值得採購,
: 可是又如中科院長説法認為
: 雄風飛彈本身性能其實較佳的,
: 但是機動車性能
: 不如魚叉.....如果照這説法又何必買...
: 最後第一篇提到美方有施壓和我方
: 據理力爭的情形,蠻有趣的
: 可以討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