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00604/UAS64FFUSQHPLPTIHMSBNPJ32M/
2.新聞來源︰
蘋果日報
3.新聞內容︰
行政院前天公布振興三倍券施行細節,方向大致和之前版本大同小異,接下來要考驗的是
人民的接受度,是否真如行政院長蘇貞昌再三自豪的「好領、好用、刺激消費」。
平心而論,振興三倍券不脫馬英九政府消費券影子,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消費券「免自付
額」,振興三倍券則是「自付額1000」,「自付額1000」的目的是避免產生替代消費,確
保3000元精準投入市場,至於最終能否誘發1000億元效果,有得拼。
馬政府時期發放的每人3600元消費券,實際對當年國內生產毛額增加363億元,對GDP的貢
獻僅約0.28 0.43%,替代率卻高達6至7成,導致效果低於預期的增加0.64%的GDP。
振興三倍券的發放對象除2300萬人外,還包括15萬外籍配偶,在人手一本的最佳賣座情境
下,年底前將有近700億元的消費額投入市場,以台灣全年GDP金額5800億美元,約17.4兆
元台幣計算,對GDP貢獻度約0.4%,和消費券相差無幾;再以經濟部認為在商家和平台業
者加碼優惠誘發下,700億元的消費額可再放大至1000億元,對GDP貢獻度提高至0.57%,
優於消費券的0.28 0.43%。
振興三倍券能否引爆有如在藥房門口排隊買口罩的熱賣現象,有幾項觀察指標。經濟學有
「需求價格彈性」理論,有能力消費的民眾,是否願意花錢的決定因素,取決於商品價格
下跌與否,價跌會導致需求數量增加。三倍券以1000元現金換3000元券,等於打33折,需
求數量明顯上升,因此理論上,有能力付1000元現金的民眾會去換3000元券,而既然掏錢
買券就一定會在期限前花掉,這是人性,無庸置疑。
不過,行政院為避免重蹈消費券替代消費覆轍,堅持自付1000元,既不排富又一人限購一
本,在限購設計下,以2315萬人極大值推估至少會有700億元消費額,顯然過度樂觀,縱
然有能力消費民眾願意花錢買券,但也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普及率。
最讓人想不透的是120萬中低收入戶,政府匯入1000元現金,弱勢族群從銀行領出1000元
,再去郵局換取3000元券,而不由里長直接將三倍券送至中低收入戶手中,反而繞一個大
彎「化簡為繁」。況且中低收入戶極有可能領錢但不換券,存下來付房租或其他必要開銷
,中低收入戶的36億元預算,能否完全投入市場,是另一觀察指標。
綜合以上所述,依目前方案,三倍券欲達成經濟部設定的誘發1000億元消費額,具有一定
難度,在7月1日開放預購前,應再修正細節,確保效果。
首先,不排富條款可適度修正,試想張忠謀、郭台銘可能上網預購嗎?設計一定標準的排
富條款後,將排富後空出的額度開放民眾限量購買,在「限量總是殘酷」心理下,勢必造
成有需求、有能力者搶買第2本;再者,中低收入戶發放方式改為里長派送,或通知本人
親至郵局領取。
政策上路慢應更彈性
最後,對於民眾私下買賣券行為,政府不必扣上「套利」大帽子,疾言厲色出聲反對,甚
至告知恐有違法之嫌。行政院最終目的是讓2315萬本三倍券搶購一空,買家花錢買券,代
表消費需求強烈,將造成更大乘數效果,而賣方收入現金,日後也會花掉,不是不消費只
是延遲消費。
振興三倍券已姍姍來遲,當美國和日本民眾早將政府送的現金花光光的此時,我們還在研
究錢該怎麼花,時效上已經慢一大步,作法就應更有彈性。
4.附註、心得、想法︰
1.要先掏錢兌換還有期限
2.實施速度世界慢
3.限制最多、最複雜
4.不爽不要領
是要刺激消費還是刺激人民腦力
換了券還瞎雞巴一堆限制
複雜到需要開個說明會
綠黨是不是變了 變的與現實脫節
跟我大韓導學的嗎
最爽的只有蘇貞昌
講著大學老師都會睡著的無聊ppt
浪費的是基層跟人民的成本
不爽不要領 因為不領我們更爽
不是我們不給 是你們人民懶阿 嫌事阿
民進黨傑出的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