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頭好亂
小英總統的外交
不是很好嗎?
英粉綠粉都說
我們要跟美國站在一塊
柯師父保持中立
就是賣台
但問題是
怎麼共和黨的這篇爆料
怎麼完全跟綠粉講的相反?
還是爆料人波頓
是五毛中共同路人?
新聞連結:https://bit.ly/3hAIZJX
新聞標題:川普「懇求」習近平助連任、稱「台灣只是一支筆」,美國前國安顧問
新書還爆了什麼料?
新聞內容:
https://i.imgur.com/FFDCHE4.jpg
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A White House Memoir)預定於本月23日出版,引發白宮緊張,控告波頓新書可能含有危害國安的資料,美國司法部於16日晚間要求法官發出緊急命令,阻止新書上市。
不過,美國多家媒體已取得新書摘錄,揭露波頓在書中對川普言行的描述,包含請求習近平助他連任、對台灣抱持質疑態度、對於香港反送中「不想蹚渾水」、支持中國在新疆建集中營等。諸多爭議行為,可能摧毀川普競選連任總統之路。
波頓是誰?為何知道內幕?
《商業內幕》報導,波頓於197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1980年代早期在雷根政府時期開始從事外交政策與國安工作,擔任美國國際開發署總顧問,從那時起就以保守鷹派立場聞名。在小布希政府時期任國務次卿,2005年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
https://i.imgur.com/HKiTmcd.jpg
波頓對外向來強硬,支持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海珊政權,也提倡多方制裁北韓。波頓對於國際組織抱持懷疑態度,曾多次批評聯合國無能且腐敗。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波頓擔任川普的國安顧問。波頓稱自己主動辭職,因為他對中東、北韓等外交政策與川普意見分歧,而川普堅稱是他開除波頓。
惺惺相惜,川普「懇求」習近平幫助
《華爾街日報》獨家摘錄大篇幅勁爆內容。波頓提到,2018年12月,美中貿易對談沒有進展,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讓川普有機會和習近平會面,川普將這次「川習會」視為夢想成真,兩大巨頭相聚,可將歐洲放一邊,好好劃大餅。
在12月1日的晚宴上,習近平表示想再和川普合作6年,此時亮點出現:
川普回答,有人說美國憲法對總統任期最多2屆的限制,應該要廢除;習近平回應,美國
選舉太多了,他不希望川普被取代。而川普點頭同意。
習近平切入正題,希望美國撤回對中國貨品加徵的懲罰性關稅,兩國都避免競爭性操縱貨幣,中國也同意不涉入網路犯罪活動。川普於是同意維持加徵10%懲罰性關稅,不會如先前威脅時所說,將稅率調高至25%;而交換條件是,川普要求中國增加美國農產品購買量,幫助他爭取農業州的選票。
2019年5月,中國拒絕協議中的關鍵結構性改革。6月,川普在G20峰會舉行前數日和習近平通電話,約定再次會面;川普告訴習近平說「想念他」,然後表示和中國進行貿易協商是他參與過最「流行」的事,對他的政治之路有很大幫助。
https://i.imgur.com/dBGF152.jpg
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習近平告訴川普,「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有些美國政治人物呼籲和中國冷戰,是錯誤的判斷。川普誤以為習近平說的民主黨人,附和說民主黨人對中國充滿敵意。(編按:普遍而言,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對中國更有戒心。)
川普接著將話題帶到美國總統大選,暗示中國經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懇求」習近平幫他贏得大選。川普強調農民的重要性,以及中國若購買黃豆和小麥所能達成的助選效果。波頓在這個段落表示,他想要確實引述川普所用的字句,但在政府審查內容時被刪改了。
川普:習近平「中國史上最偉大」,台灣超渺小
川普提到中國拒絕貿易協議內容的部份,敦促中國回到原先立場,美國對於入超的貨品不再多徵關稅,但中國要購買美國農產品越多越好。習近平歡迎川普讓步,同意應該重啟談判,優先討論採購農產品,川普為此大讚習近平是「300年來最偉大的中國領導人」,幾分鐘之後改稱「中國史上最偉大的領導人」。
波頓寫道,川普聽聞華爾街金融家投資中國而發大財,因此對台灣保持懷疑態度。川普最喜歡的譬喻是指著簽字筆筆尖說「這是台灣」,再指著總統辦公室裡的堅毅桌(
Resolute desk)說「這是中國」。波頓感嘆,美國對盟友的承諾和義務實在淪落太甚。
https://i.imgur.com/bDxd2YJ.jpg
波頓寫道,川普和習近平的對話,反映了川普將自身利益與美國利益掛勾的想法:
川普不只在貿易問題上將個人和國民混為一談,在整個國安領域也是。在白宮任職期間,很難辨別出川普哪個重大決策不是基於連任考量。
以川普處理華為和中興通訊對國家資安的威脅為例,儘管商務部長等人一再推動嚴格法規,川普並不認為這是需要解決的政策問題,而是視為向習近平提出要求的籌碼。
波頓指出,川普的言行已侵蝕了總統職位的正當性,如果民主黨去年彈劾川普時,不那麼急躁地針對川普施壓烏克蘭的事件,花更多時間、更有系統地質詢證人有關川普在整個外交政策中的舉動,那彈劾結果就可能有所不同。
人權?川普:誰在乎?
即使是人權問題,對川普也不是那麼重要。波頓提到,去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0周年,川普拒絕對此發表白宮聲明,並表示「誰在乎?我正在努力達成協議,我什麼都不想要」。
6月9日,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示威規模達到150萬人,波頓在3天後聽到川普說,「這可能是大事,我不想蹚這趟渾水。我們自己也有人權問題。」
https://i.imgur.com/2jWlW5q.jpg
波頓表示,川普在2018年曾問過他,為何要因中國壓迫維吾爾人而制裁中國?在去年G20峰會開幕晚宴上,習近平透過口譯人員向川普解釋,中國為何要在新疆設立集中營(中國稱為「再教育營」);據口譯人員表示,川普認為這是完全正確的事,告訴習近平應該繼續設立。時任美國國安會亞洲區主管博明(Matthew Pottinger)告訴波頓,川普在2017年11月訪中國期間就說過類似的話。
國際常識不足,愛模仿獨裁者
《華盛頓郵報》報導,波頓提到川普對於國際的常識似乎不足,例如川普曾問,芬蘭是不是屬於俄羅斯;2018年和時任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開會時,不知道英國是核武國家;川普曾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協助和伊朗達成協議,但通話過程不斷混淆阿富汗的前任與現任總統是誰。
基於波頓的國安領域專長和前國安顧問身分,書中側重於對烏克蘭、委內瑞拉、北韓、伊朗的外交事件和決策。請求習近平協助連任,是尋求其他威權主義領導人支持的案例之一。波頓寫道,許多領導人也很高興利用美國總統。
波頓在書中指出,他對於川普幫助習近平等獨裁者的行為感到震驚。2018年5月,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給了川普一段備忘錄,稱有一家土耳其公司受到美國紐約南區地檢署調查,原因是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川普告訴艾爾段,他會處理好一切,還解釋該地檢署不是他的人馬,歐巴馬的人馬,只要換上他的人,就可以解決
了。
https://i.imgur.com/A0dx7cF.jpg
川普有時似乎有類似其他專制領導人的想法。波頓寫道,2019年夏天一次在紐澤西進行的會談中,川普認為應該將記者抓去監獄,逼他們吐出消息來源,並稱記者很卑鄙,該被處死。
執政如拍實境秀,幕僚很頭痛
波頓在書裡說,總統的顧問們經常被總統本人弄得不知所措,不少資深官員出於對川普的厭惡或挫敗感而考慮辭職,例如白宮前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波頓自己、還有現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
波頓回憶,他剛就任白宮國安顧問時,凱利告訴他,「你不知道我有多想離開這裡(指白宮),這裡實在太爛了,以後你就知道了。」而凱利在考慮辭職時一度猶豫,「以他(指川普)那樣的決策方式,如果我們遇上像911恐攻事件那樣真正的危機該怎麼辦?」
2018年舉辦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史上第一次會面前,川普和南韓總統文在寅通電話,蓬佩奧在中東地區線上旁聽。通話結束後,蓬佩奧告訴波頓,他簡直要在沙烏地阿拉伯心臟病發;同樣旁聽了通話的波頓也表示,那根本就是一次瀕死經驗。
https://i.imgur.com/qmDICHR.jpg
波頓表示,川普總是質疑人們的動機,認為就連石頭後面都藏有陰謀,對於如何管理白宮始終驚人地缺乏概念,更別提管理龐大的聯邦政府。川普一直循著個人本能在走,追求展現電視實境秀一般的表演機會。
《紐約時報》摘錄出在川普手下做事的無奈。波頓寫道,向總統進行簡報是浪費時間,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聽川普說話,而非川普聽簡報:
「他的想法就像是散落在海上一點一點的群島(好比一個個獨立房產交易),讓我們自己想辦法去判斷或創造政策。」
此外,由於川普言論中充滿錯誤,波頓在書中引述川普的話之後,總必須加上說明。
波頓新書對川普會造成什麼影響?能順利出版嗎?
波頓的書若成功出版,對川普將會是深水炸彈級的打擊。《路透》昨日公布美國總統選舉最新民調,在4426名成年受訪者中,48%支持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Joe Biden),35%表示支持川普。川普民調落後拜登13%之外,《路透》也指出,自今年3月起,共和黨人對川普的認同度持續下降,至6月共下降了13%。
政治雜誌《Politico》報導,美國司法部周三向法院緊急申請禁制令,聲稱波頓的書可能
會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安全;但法庭文件顯示,負責審查這本書的美國國安會官員奈特(Ellen Knight)在4月27日已經總結,這本書中的機密訊息已清除完畢。
白宮發言人麥肯內尼(Kayleigh McEnany)和現任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
則表示,書中仍有機密資訊。
法院預計將在周五舉行聽證會,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出版商賽門舒斯特(Simon & Schuster)表示,這本書的複本已經發放到全世界,禁制令也徒勞無功。
責任編輯:林宜萱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