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01:07 聯合報 / 記者陳熙文
廢除監察院、考試院的議題再起,但考、監兩院近幾年的角色弱化已非新聞,或許在憲法
上仍掛名「五權分立」,但在實際政治運作上,早已偏向「三權分立」。
根據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及監察法等規定,監察院具有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並得提
出糾正案,以及收受人民書狀、巡迴監察、調查、監試、受理陽光四法等職權。在許多民
眾心中,監察院仍有扮演御史大夫的公道力量。
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構想雖是沿用聯合國的「巴黎原則」,但如今設置在監察院之下,恐怕
更偏向在國家分權的矛盾中所形成的過渡組織。
一般而言,國家人權委員會應是獨立的國家級機關,必須根據該國的憲法或特定法律設立
,其運作獨立於政府,並獲得廣泛授權,以涵蓋促進與保障人權等各層面的工作。
不過,設在監察院之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在先天上就受到限縮,難以跨越憲法所賦予監
察院的權責,再加上由執政黨所推薦的監委擔任成員,在監委已被貼上「政治酬庸」的社
會標籤上,更難維持超然中立的形象。
民團期待在組織運作上近似於促轉會的國家機構,應有明確的法源依據,得以盡到關懷、
協助弱勢的責任與功能。相較於民間團體的殷殷期盼,民進黨團卻稱「沒有急到這種程度
」,相關修法將丟到立法院下會期再處理,避免讓立院臨時會節外生枝。
蔡政府多管齊下,一邊依法提名考、監人事、一邊啟動廢除考、監的修憲工程,另一邊又
以人權委員會來填補民眾對監察院的期待。然而,監察院廢除與否必須取決於立法院的高
難度朝野共識,國家人權委員會又自我侷限,太多政治盤算,社會期盼最終恐是一場空。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66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