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還是維持上次講的論調啦。
有無症狀患者就一定有有症狀患者嗎?
不,在某些比較特殊的前提假設下,無症狀患者不一定伴隨中度以上症狀患者。
假設今天A是一個無症狀且具感染能力的患者,
但因為平常生活圈大家都有戴口罩,導致他幾乎沒有傳染給別人,就只傳染給一、兩個人,
結果這一、兩個倒楣鬼因為身體很好,只是很輕微的症狀沒看醫生,或是也完全沒政症狀,
然後繼續循環以上套路傳播下去,結果這個傳染鏈幾乎都是無症狀或極為輕度症狀,
可能性存不存在呢?答案是「機率不高,但有此可能」。
這種狀況限制在幾個前提條件:
●環境中防疫意識很高,所以病毒傳播效率很低,
本來在歐美一個可以傳染一百個,在台灣可能只傳染給一、兩個甚至隨時斷掉傳染鏈。
●傳染鍊上的人因為交際狀況的關係,剛好只傳染給不容易發作的族群。
一個感染者傳染給三個人,經過四個月會變一千個感染者這種說法,
建立的前提是「病毒順利傳播開來」的情況,
偏偏台灣就是那麼厲害,大家都戴口罩而且大眾交通工具還是會叫人戴口罩
(起碼我這陣子在基隆,公車司機都還是「你們先戴口罩才准上車的態度),
所以變成了在台灣即使有感染者,其實傳播能力也沒有想像中的強的情況。
不得不說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這還是受益於第一時間口罩國家隊策略正確。
那麼我進入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即使有人感染了,在台灣也傳播不廣?
前面我們很多人開玩笑說台灣人天生神力、搞不好有特殊基因,
或是卡介苗是不是有影響等等,
今天我看到一個國外研究是推測台灣可能早就有「其他種類的不致病性冠狀病毒傳播」。
https://bit.ly/2CeDws0
也就是類似天花的防治概念,先用低毒性或無毒性的同類病毒感染你讓你產生抗體,
那麼之後遇到同類型有毒性的病毒也不怕了這樣,
若這個屬實,甚至來台灣只是來玩的旅客可能都會收益,
感染個無毒冠狀病毒回家就不怕武漢肺炎了(是不是該開放個疫苗觀光啊)。
當然這些都還在研究沒有定論就是了。
那基於上述狀況,有無症狀潛伏=需要普篩嗎?
當然不是,最好的做法是大家繼續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
讓病毒即使存在也無法在感染鍊上傳播太遠,
這是最沒有社會成本而有效的防疫,台灣基本上已經用半年證明了這件事。
阿,不過商務客隔離變五天七天真的就比較麻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