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kk33 (陳V)
2020-08-09 13:36:56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從美國政府逮捕加入中共「千人計劃」的東南亞華人,談「僑胞」的國家忠誠問題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kd46MK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關鍵評論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有關美國政府在2020年逮捕馬來西亞華裔及新加坡華裔人士,理由為涉及為中國進行情報
活動一事,外界試圖理解的切入點為:為何這些已經拿到美國綠卡或甚至美國護照的東南
亞華裔科學家或白領階級,仍在「國家效忠」上出現模糊不清或類似「準叛國」(
treason)之行為。
要回答這個問題,也許一個較適當的出發點是:僑團或僑胞的定義。
首先必須先理解:「僑胞」這個概念並不存在於國外或大多數的國家,它是一個高度華人
性的文化概念,且模糊不清,與現代西方社會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下的「國民
」(national)或「公民」(citizen)並不相同。
「僑務委員會」的英文名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年的英文名稱為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uncil,直譯的話,意思應為「海外中國人/華人事務委員會」但隨著台灣本土
化潮流的發展,2006年扁政府將英文名稱改爲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直
譯應為「海外社區事務委員會」。可是,「海外社區」等於「僑胞」或「僑團」嗎?中英
文之間的落差凸顯了僑胞一詞的定義不清。
早期甚至有人把僑胞翻譯為overseas compatriots,意思是「海外同胞」,但
compatriots理應為持中華民國護照的同國人,但實務上許多僑胞早以持他國護照,或同
時持中華民國及他國護照(例如美國的僑胞)。
花了這麼多篇幅談僑胞的英文及定義,是因為這個僑胞的迷思,事實上同時存在於兩岸。
中華民國的海外僑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外僑胞,其實都面臨著雙層困境:先是「國家
認同」,再者是「國家忠誠」。因為不確定自已的identity,又怎麼知道該對哪一個國家
展示loyalty。
回想起我在駐洛杉磯辦事處擔任外交人員的日子,其實僑胞的身份困境存在於我們的日常
工作中。
洛杉磯號稱是20萬的台灣僑胞聚集地,這些人稱為「新僑」。除此之外,還有「老僑」,
數目更為龐大,甚至有80萬人之譜。
老僑多講廣東話,認同的國家是中華民國,但有些人心中的中華民國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僑多是年輕時期赴美求學深造,後來決定留在美國發展,這批人整體而言較多融入美
國當地主流社會,所從事多為律師、會計師、教授或醫師等白領職業。無論是老僑或新僑
,他們之中許多已經取得美國綠卡或美國護照。
以一位台灣的外交人員來說,當我們與這些熱情的僑胞互動時,不免內心也有些許困惑。
這些僑胞,或許創業有成,或許學有專精,但他們選擇了美國作為他們「流著奶與蜜應許
之地」(the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他們又如何能夠在餐會上高聲「支
持中華民國」呢?當他們唱著「中華民國頌」時,內心會不會想著「天佑美國」的旋律呢
?
在洛杉磯服務時,我們常管那些最早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為「馬華」,而那些來自越南、
柬埔寨或寮國的老僑為「越柬寮僑團」,這些來自東南亞的僑團,相較於來自廣東、香港
或台灣的僑胞而言,他們與中國及台灣的連結更為薄弱。
對東南亞的僑胞來說,兩岸的國族論述及爭辯相較是遙遠的。他們在多年之前來到美國,
努力工作落地生根,但內心同樣有個國族認同的心結:是那個東南亞的炎熱國度才是他們
的根,抑或是美國?
在洛杉磯期間感觸最深刻的是,部分僑團在兩岸之間遊走汲汲營營,拿取好處,如辦活動
的補助申請等小利。我們最頭痛的是,如何在出席僑團活動及維護國家尊嚴之間求取平衡
。在有些活動中,主辦單位同時邀請台灣及中國的駐外單位,那究竟是哪一邊代表坐主桌
,而哪一邊代表先致詞呢?有時候主辦方不得已,只好弄出一個「雙主桌」的制度,讓兩
岸的外交官分坐兩旁。
回到本文一開始所說,這些參與所謂中共「千人計劃」的馬來西亞或新加坡華裔人士,他
們的國家效忠對像是誰呢?究竟是原生母國?或是美國?理論上來說,一旦取得美國護照
,成為美國公民,自然應當對美國效忠。但「僑胞」的模糊概念,加上「千人計劃」的具
體金錢利益,導致他們甘願為中國進行情報工作而又義正詞嚴,甚至情感上覺得理所當然
。
最後談談台灣自己。如果我們不去正視「僑胞」與「海外公民」在權利義務上的分野,總
有一天,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尷尬處境。
4.附註、心得、想法︰
其實這有個歷史根源
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077-200212051.pdf
在過去
nation一詞
只是政治還是血緣沒有定論
那年代的日文
指涉政治時稱國民
指涉血緣則稱民族
國民黨的前身革命黨人
把這兩者劃上等號
建立出一個凡中國血緣(很存疑)均歸我的法西斯思想
共產黨繼承之
種下一連串亂局
不早日收拾
納粹式泛民族主義早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