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再強調一次我自己也講過好幾次的言論。
台灣一定有無症狀病例潛伏,因為擴散不開的關係不是均勻分佈。
所謂「存在○個無症狀就一定同時存在✕個有症狀」這種講法,
是在均勻分佈的情況才有用,
而要均勻分佈的前提是數量級夠大,
國中時應該都玩過在一塊草地上劃分區域,
然後計算某區域中某種植物數量推測整個區域數量的實驗吧?
這就類似你在一個方形盒子裡灑彈珠、放一個井字隔板,數其中一格的彈珠數量。
這個做法在劃分的區域同樣的時候,當群體數量越大,誤差就越小,
因為群體數量越大越容易呈現均勻分佈,
你在盒子裡撒的彈珠如果數量可以平鋪整個盒子,
那倒下去就會接近均勻分佈每個格子數量都差不多,
反之則會呈現非常不均勻的分佈狀態,有的格子沒有彈珠有的格子彈珠特別多。
這時候要提升統計的準確度要怎麼做?
那就是多採計幾個格子,這才是所謂的普篩。
彰化這個篩檢最大的問題是採計的對象居然跟既有的篩檢對象重複,
你在同樣的格子裡數彈珠,怎麼可能找出更多的彈珠?
頂多你只能跟之前的人說「你剛才看錯了這顆不是彈珠是鋼珠」好嗎?
如果你想證明台灣無症狀潛伏者的存在跟實際數量比預期的多
(哪怕陳時中也不會否認這種病例存在),
你應該去篩檢完全沒有被驗疫情調查的對象,
這才能完成「普篩」想要做到的目的不是嗎?
你篩檢的對象跟既有的已檢測對象重複代表甚麼?
那就是做這個篩檢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疫情調查,是為了政治鬥爭,
只是為了攻擊中央「你之前做的調查是錯的」、
「入境隔離十四天無症狀就當沒事」是錯的,
而不是真的想找出台灣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
如果真的為疫情照著想、做學術目的,那根本不應該採取這種篩檢方式,
想要逆時中,都撒幣下去了,加油點好嗎?
對,就像陳時中說的,台灣有無症狀感染者潛伏不可否認,
但同時因為台灣公衛條件好、第一時間決策即時,感染根本散佈不開,
所以數量也少到只能不均勻分佈,無症狀不存在對應的有症狀患者也是事實,
這不就是台灣防疫政策打對點的最好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