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黨並非沒有壯大空間,只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戰略上則應以合作為主線,而非非我族類
即排殺之。
dpp在剛成立的時後,因為過去媒體的抹黑,其實台灣民眾對dpp有好感的人並不
多,信任的人更少,為何能運用30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台灣多數人乃至美爸的信任? 我認
為關鍵在dpp戰略上是採用只要不是紅派,就可以合作的戰略。若dpp當初也是採用非台獨
派一律排擠的戰略,恐怕目前台灣跟日本一樣,仍是K黨一黨獨大。
dpp剛成立時,其支持者有很多也是李登輝的支持者,黨內並沒排擠這些小藍,
反而一步步地透過合作對話得到小藍的信任而加入dpp。蔡英文就是典型小藍轉綠的例子
,政黨要壯大,靠的是和不同理念的人合作妥協同化。
相對地,K黨的方向正好相反,李登輝派被歸類為小綠遭到嚴重排擠,結果就是K
黨的支持板塊越來越小…
國內這二大政黨的消長,正好可以讓發展中的小黨做為借鏡。同樣黨內都有數量
不少的基本教義支持者,dpp 走的是在和台獨派不撕破臉的邊緣上和其他黨派擴張合作,
而KMT卻一步步讓深藍黃復興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連二屆的總統候選人(柱姐,總機)幾乎
就是黃復興的影子了。莫怪乎雙方差距在這幾年間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