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TC0115 (Blank space~)
2020-11-02 16:50:121.新聞網址︰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98881
2.新聞來源︰
公視新聞網
3.完整新聞標題
三倍券搭振興方案效益逾1千7百億 優於預期
4.完整新聞內容︰
三倍券7月上路至今,已有96%國人領取,成功帶動國內餐飲、零售業績成長。經濟部長王
美花上午立院備詢時表示,三倍券搭配各部會振興方案,創造經濟效益優於預期,粗估金
額超過一千七百億。
三倍券效益逐漸浮現,經濟部長王美花上午立院備詢時表示,可望超越原先設定千億商機
目標。至於明年是否有機會再推另一波振興券,刺激經濟成長?王美花表示,端看國內外
疫情影響。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還有各部會的這個安心旅遊,還有這個藝fun券等等,這個加成
效果目前是遠遠高於一千億啦。初步看起來,是有高達一千七百多億的效果。至於明年有
沒有需要再做什麼樣的措施,這個各部會會看整個國際情勢、國內的情勢再來推。」
至於日前指揮中心規畫,將仿照外交泡泡模式推出「經濟泡泡」計畫,王美花強調,是否
可免除隔離14天,還在評估可行性,初步規劃入境商務人士只能小範圍進出。
經濟部長王美花回應,「希望有一些重要的案例還是可以來成行,要件是要嚴謹的,另外
人數不要多、範圍不要大,嚴謹但是必要性的部份還是應該讓他來這樣子。」
另外,針對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即將出爐,是否影響台美之間經貿關係?王美花表示,台美
已經啟動經貿對話,大選後會再進一步,即使未來選後有變化,總統府上周末已召開國安
會議,曾做過沙盤推演,經濟部會依照總統府下達方針,進行台美經貿對話。
5.附註、心得、想法︰
三倍券搭配各部會振興方案,創造經濟效益優於預期,粗估金額超過一千七百億。
沒去領的應該是韓粉吧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作者:
hank7218 (迷途小書僮)
2020-11-02 16:51:00我還沒用掉
作者:
stark (凜冬將至-)
2020-11-02 16:55:00神,我都還沒用就超乎預期了
作者:
lazycat5 (phoenix)
2020-11-02 16:56:00沒用的少的可憐
作者:
hong888 (賴神勸童)
2020-11-02 16:59:00數字怎麼算的? 怎樣的消費算是三倍券"創造的效益"???
作者:
lowsan (無法跨越...)
2020-11-02 17:02:00光含粉就用掉多少了
作者:
sl11pman (å²ç²’æ™®)
2020-11-02 17:10:00憨粉悲憤
作者: jimm900 (小胖) 2020-11-02 17:11:00
我還剩2000沒用
綠腦連算法都沒搞清楚就嗨起來了。用同樣算法消費券大概破2000億了。
作者:
gogen (gogen)
2020-11-02 17:22:00很多公司加碼的結果,像我的7-11,3000可以消費4000元叫振興隨取卡,很多信用卡也都加碼好幾成
用相同算法 消費券效益更高 但用消費券算法 三振券效益低得可憐當年消費券 加碼的店家也很多
作者:
s81048112 (**********已加密)
2020-11-02 17:32:004%仔:不信 明明很窮 是魯蛇
當初消費券也一堆店家有優惠啊,全部算進去起碼也兩千億,沒扣掉替代性消費有意義嗎?
作者:
chipher (紫星)
2020-11-02 17:38:00樓樓上old何不發文說明消費券與三倍券算法差別在哪?
作者:
gogen (gogen)
2020-11-02 17:39:00明明就很多公司加碼,民眾也用的很熱烈,還帶動其它消費
光是一千是民眾自己出的 效益本就該是消費卷1.5倍
這邊三倍券很單純就是算3000加上各種店家優惠算再承以2300萬說這樣有1000億,然後再把一堆藝Fun三小的用同樣方式算進來說有1700億。
作者:
gogen (gogen)
2020-11-02 17:41:00我是不敢保證數字對不對,不過質疑的有所本嗎?譬如不是1700億,應該只有XXX億,如果沒有資料,批評的意義是???為反而反!?
唯一風險就是大家都不換 但不換的比例也不多確實跟店家優惠有關係 這點馬囧當年店家還沒學聰明是吃了點虧 但效益本來就該算進去啊
當初消費券算法是很單純的3600×2300萬不加算各種促銷然後再扣掉政府預估的替代性消費,
所以才說算法根本不同然後扯三倍券大贏,騙人沒讀書而已。
首先我保證沒有扣替代性消費 扣掉會剩不到三成馬扣掉大概就只有兩三百億而已 那太難看了
有啊,因為馬囧他們當初超古意的說替代性有七成。然後算出GDP幫助是0.6%,
對啊 你拿八百億再扣七成能看嗎你用GDP回推 0.6就差不多是消廢卷花得錢 沒扣啦是過太久你自己稿錯了
你現在把1700億去直接除今年的預估GDP大概也就0.88%,拿掉七成是多少呢?
所以真的就不用在那吹什麼三倍券大勝消費券,騙小孩而已。基本的算法就完全不同。
光是民眾自己出一千還要限時花掉就一定贏了馬囧要有0.6那用腳趾頭想就知道一定有包括替代消費
限時花掉根本一樣。消費券就沒有限時嗎?你平行世界?
有啊 不過她民眾沒有自己出啊那你政府出的錢本來就只有2/3 效益贏理所當然啊
只看最終的GDP影響,當初照馬囧的算法最後打臉版是0.28%到0.44%,1700億扣掉騎七成替代率只剩0.26%。
800億有七成替代消費就是240億 你的平行世界當年台
0.26%還輸馬囧他們消費券預估的最低0.28%呢。
灣GDP只有4兆嗎?0.6跟七成都你自己承認的 推回去就知道對不上吧
0.26%別想跟0.28%比了。這還是馬囧最後找專家打臉自己的數字呢。而就預算來說就是858億跟650億的差別,算通膨倒是可以當成少蠻多的。
然後你還忘記一件是 消費卷政府一個人出了3600是三倍卷的1.8倍
這種算法沒啥意義,最後的GDP跟成本的效益比才有意義。
政府預算一年兩兆,這點根本小錢,反正最後效果都沒有預算多。
小勝吧 就利用人性盲點增加投資報酬率 這樣對不對我自己是覺得也不好說
作者:
stark (凜冬將至-)
2020-11-02 18:04:00這麼猛的話繼續發,五倍卷,七倍卷
10年過去政府可利用的資源跟工具差那麼多結果製造不出高非常多的效果,就是輸。
就好比那iphone12跟初代iphone比性能說前者大勝就已經很蠢了。時代進步你本來效益就應該要做到大勝,結果沒有。
別忘了如果用消費卷要一樣有0.28或0.6的效果那今年
三倍券在消費券的基礎上做改良本來就應該要效益贏很多,結果沒有,那就是丟臉了。
你先假設政府10年來沒有半點進步說會完全用一樣的發法就是問題了。現在電子支付普及,手機APP普及,三倍券有好好利用嗎?搞到最後綁非實體的比例少的可憐。當年消費券可沒有這些東西能利用。
那些只是消費通路 我是不覺得有影響政府本來也想搞 但被罵就縮了 我是覺得沒差
喔對了,上面0.26%是用1700億算,如果用三倍券本體的話要加上店家優惠有4500以上才會破千億。用這個當基礎再扣掉替代消費會少成什麼樣呢。
對 但三倍卷政府只出了2000 消費卷要發揮一樣影響力要5700 至於店家優惠我本來就講是蔡賺到了
當年消費券的打折也很多好嗎,我的第一張繪圖板就這樣買的,我還不算是替代消費的一員呢。
你自己文章寫過也很清楚 馬自己也有有無替代消費兩種版本 然後你推文一開始還故意講錯說有扣得是0.6其實你也很清楚不是啊所以我才說你是故意拿A跟B兩種比而已
單抓效益比吧,消費券預算858億成效約400億,同樣算法三倍券預算650億成效約300億,看不出來贏在哪,
這300億還是用1000億去扣七成,手實際平均優惠沒那麼多。1000億扣騎七成啊,這1000億還是用一份三倍券4500萊來算。
現在還沒公佈替代消費率吧? 你急著用馬時代的套?就算要套650也要先乘1.5吧
那現在有出爐平均優惠加起來4500了嗎?就講你的1.5倍沒有意義。實際政府支出就是650億,效益要每份算到4500才會有1000億。你的1.5倍是單憑感覺,650億也不都是三倍券面額,直接乘1.5倍在幻想嗎?650億是總預算謝謝。
所以我就問你 用消費卷作是不是要5700才有十年前一樣的GDP影響率嘛這邊比花的錢那邊比比啪數就亂比一通
我就問你當年有沒有現在的科技可以利用嘛。自己在腦補一堆數字還1.5倍。
你怎麼證明科技可以幫助 科技怎麼棒GDP早該飛天了
總預算858億跟650億就是鐵打的數字,成效一邊用馬囧他們自打臉的數字還用低的算,一邊用高估的效益算,還在那1.5倍,
說到底兩個政策就是都爛。阿靠北我看到另一篇新聞稿是說1000億是用一份6000算的我的天啊。T董你虧爆了你居然拿去買4000的小七卡,看看政府說平均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