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迺文調職轉彎3疑點 監管慢半拍
2020-12-03 04:40 聯合報 / 本報記者陳素玲
勞動部長許銘春昨天終於證實,三年前勞動基金運用局確實曾出公文將國內投資組前組長
游迺文調離現職,撤回公文的人是勞金局長蔡豐清並承認,游因與業界往來,很早就列為
高風險名單。不過勞動部對調職轉彎的說詞疑點重重,難以讓人信服;如果游早被列名單
,更凸顯勞動部面對四兆元基金操作的風險控管慢半拍,才會小事變大事。
游迺文日前爆出涉貪案,本報日前獨家報導,除指出游迺文與業者往來密切早已傳聞多年
,更爆出勞金局在民國一○六年曾上公文將游從國內投資組,調到風險控管組,但公文往
上報後,再無下文,但調職不成的原因成謎。
勞動部長昨天終於在立院親口證實確有此事,至於調職破局原因,許銘春說是勞金局局長
蔡豐清原本想增加同仁歷練,才輪調主管,但後來考量自己到任不久,為讓業務順利推動
才暫緩調職,並撤回已到部的公文。政風處長更進一步證實,一○五年就將游迺文列入高
風險名單,一○四年到一○八年間也曾接獲幾次匿名檢舉,但沒有查到具體事證。
對於當初調職未成,部長說的理由又回到勞金局長身上,至為可疑。首先,蔡豐清當時的
確上任不久,若非有特殊考量,不會立即上公文調動主管,這不符一般新局長上任的用人
原則。
其次,新局長若是為了增加同仁歷練,游迺文之前就曾擔任風險控管組組長,再調回風控
組,何來增加歷練之說?
第三,按照過去人事簽呈公文流程,一級主管上了公文到部長室,即使部長或雙方有意見
,通常不會撤回公文,而是不批示存查。何況政風處長也說,早在一○五年就將游迺文列
高風險名單,可見調職原因應與傳聞有關,打臉部長「歷練說」。
蔡豐清一○六年上任勞金局局長至今快四年,的確要為一級主管涉及不法情事,負起一定
責任,但對於調職不成事件,若非蔡豐清主動撤回,蔡就不應單獨扛責任,任由真相被掩
蓋。
尤其政風處長還直接爆料,一○四年到一○八年間都曾接獲有關游迺文的匿名檢舉,但沒
有查到具體事證。匿名檢舉除非查有實證,否則原本就不能以此指控游有任何不法,甚至
定罪,但既然相關傳言甚囂塵上,而且沒有間斷,調離較敏感的職務也是一種緩和的處理
方式,勞動部捨此不為,令人費解。
就相關官員的說法來看,在一○六年的調職事件後,勞動部或勞金局似乎就未進一步對游
有任何查核,直到去年游被查獲買賣興櫃股票,但也只是記過處分,並到今年九月才調為
專門委員,游即提出申請退休。如果不是檢調介入,游可能就「金盆洗手」全身而退。
勞金局做為基金投資管理機關,對事涉道德操守的重要主管如此監管,不免令人捏一把冷
汗。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062093
***************
看新聞內容覺的這件事情蠻扯的,然後現在政府說法又出現互相矛盾的現象,
列入高風險名單的人可以控制這麼鉅額資金操作?
勞金局涉炒股 游迺文5年前列高風險名單-民視新聞
https://youtu.be/2Bzw1hIBlzw
這是民視新聞標題,不是聯合親藍媒體,也有註明5年前就已經列高風險名單?
列入高風險名單是列好玩的?列入表示之前已經有紀錄這人高風險了,
然後繼續讓他操作?等他發生舞弊再來說之前已經列入高風險了?
神經病!
如果依據之前新聞似乎只有這個人是高風險名單,通常高風險名單應該也不會太多,
不然整個部門都完了....
都已經知道高風險名單了就放著?到底有沒有靠山?!
不然會讓人猜測太扯了
目前這種新聞,會讓人猜測,公家機關說有紀錄高風險名單可能是底下要自保?
底下表示我們都把這個人列入高風險名單了,剩下看上面要不要調職或者處理,
不處理也沒有我們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提醒了?
所以這靠山可能很有力?!不然都列入高風險名單了然後都沒有動作?
政府敢不敢繼續查下去啊?還是說又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