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師父真的陷在這議題的泥沼裡面的了,想想也是好笑,是都沒別的政績可以打了,只好
死雞撐飯蓋,硬撐下去?
我對柯師父最常的批評就是柯市府一直搞一些不知政策目標為何的方案出來,或是這個方
案跟最終政策目標是沒關聯或是相矛盾的。
舉一個我最愛講的例子,政策目標是鼓勵大眾使用公眾運輸,減少開車、騎機車;柯市府
的作法卻是把捷運常態折扣優惠取消,改成累積制,另外大量跟長程使用者則是1280月票
。這不知所謂的作法,實際的效果就是拿錢去補貼住新北市的經常性使用者,對於拓展新
使用者幫助非常有限,而且老實說台灣公眾運輸票價真的不貴了,這時候又可以不考慮自
償性?總之就是一個動態標準隨時喊爽的。
回到社宅議題也是一樣,應該想清楚最終政策目標為何?
一、是要讓經濟相對弱勢者(包括窮人、初出社會者),有個暫時性但又優質的居住環境
,但這些人最終是要買房或離開的?
二、還是要非常大量的普建社宅,徹底改變民眾擁有房屋的觀念,達成平抑房價、租金的
終極目標?
以台灣的民情、住宅自有率、社宅供給量,台灣怎麼看政策目標應該都是前者,如果是前
者的時候,你的政策工具租金就要吃掉這些經濟弱勢者的高比例月收入時,它根本達不成
你的目標。
另外討論雖然集中在3房,但其他房型老實說也沒有多便宜,要我看這個定價跟內容有機
會受益的是學歷不差,雖然初出社會收入不高,但薪資增長機會大的中產階級或是準中產
階級,願意負擔相對來說中間價格的租金成本(因為捨棄屋齡、多花一點通勤時間或是捨
棄品質絕對能有更便宜的選擇),來換取一些居住上的便利,然後你會發現這個客群剛好
跟很多4%仔的樣貌是重疊的。
結論來看,柯師父執行政策到最後往往都已經偏離最終政策目標,照顧的是他政治上欲討
好的受眾罷了,從1280月票到社宅都是一樣,而且沒有什麼一致性的標準,常常這個政策
講一套、另一個政策講一套;更可悲的是,支持者無論如何師父轉都能有更詭異的邏輯來
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