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飛帆不是太陽花學運的領袖,或你叫他發起人也好,主揪也好,反正都不是,他就只是
裡面比較有辨識度的參與者。
2.
三一七的晚上學生就只是想衝一波,想說等等就被警察抬出來了,沒想到真的衝了進去,
趕快布置場地試圖防守,避免警方奪回然後一邊臉書直播(這個技術當時超潮的),號召
還沒睡的大學生一起過來打副本,沒想到還真的守到隔天早上。其他學生起床之後發現立
法院被攻下來了!想說幹這太屌了吧,才組團過去,開始長達一個月的佔領。
3.
陳為廷跟林飛帆就是被隔天早上的蘋果日報挑出來當成key person放在頭版。媒體都需要
一個敘事框架,有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比較好講故事。這兩個人之前剛好都參與過學運,
陳參加過大埔,後來還到教育部備詢結果被聯合報修理,媒體曝光度很夠。兩個人都參加
過反媒體壟斷,陳為廷還在那次被旺中告,加上兩個人都長的帥,很符合媒體的需求,就
被拿來當作主角。
4.
其實後來決策圈裡面也不是沒有討論過明星化的問題,只是當時的結論是,保持這個狀態
讓他們對外發聲,比較有助於運動的維繫。當然一定有不同意見。
5.
至於什麼新潮流的,那真的想太多。會有這種傳聞完全就是看圖說故事,把聽過的幾個名
詞湊在一起就覺得自己發現新大陸了。
6.
如果真的要為三一八找一個靈魂人物,我會說是賴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