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kk33 (陳V)
2021-01-31 15:34:48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reurl.cc/L0pxmK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蘋果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王宏恩/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及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吳冠昇/美國普渡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5日視訊出席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再次當著世界各國經
濟領袖抗議由美國所主導的單邊主義、中斷供應鏈,以及新冷戰等問題,並且提出各國制
度差異沒有高低之分,呼籲美國不要干涉他國內政,以及各國合作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這
些努力。
這些說詞並不新穎,大多都是習近平自從2017年連任總書記以來,持續在國際間推動的「
習近平思想」,而當年第一次在國際上推動這些議題的場域,就是達沃斯論壇。
習近平思想強調「發展式人權」,也就是國家總體經濟發展優先於個人人權,因此國家需
基於每個國家的特定背景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經濟表現。有好的總體經濟發展之後,再來保
障個人人權,且其他國家無權干涉這種策略。
中打壓港談人權是謊言
這種邏輯不只是中國孤芳自賞。中國在近年來努力推動,把發展式人權納進聯合國人權理
事會規定的人權定義中,並拉著許多小國一起來投票通過。在投票通過之後,中國就持續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提出數十次動議,要求人權理事會譴責美國使用單邊主義霸凌中國
,導致中國經濟變差。
因為根據發展式人權的全新定義,美國在破壞中國人民的「人權」。而這次習近平在達沃
斯會議上的發言,只是再次把世界經濟論壇當作習近平思想的大聲公,放諸四海。
這種人權思維與邏輯,從中國對香港的打壓就知道根本是個謊言。香港的經濟發展跟人均
收入早已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產業結構也早就進入後工業時代。換言之,香港政府早
就有足夠資源保障各式各樣的人權了。而大多數的人權甚至也不需要政府保障,只要別再
刻意打壓就可以。但即使香港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這種高程度,中國仍一步步收回思想、
學術,以及政治參與的自由。由此觀之,中國哪有提倡什麼發展式人權?
然而,拜登政府上台後,有可能扭轉中國所推動的人權概念以及對人權的打壓嗎?拜登上
任的第一天,就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踏出讓美國重
回多邊主義的第一步。這個結果是許多歐洲國家樂見的。根據歐洲外交關係學會(ECFR)
於上周釋出去年的12月民調顯示,6成的歐洲民眾認為,拜登新政府對於美歐關係會有正
面的幫助,僅有1成的民眾認為會有負面影響。
降低歐中經濟市場依賴
但在同一份民調中,也有6成的歐洲民眾認為,中國會在10年內變得比美國更強,其中在
西班牙以及義大利的民眾有超過8成如此認為。這種認知導致的結果,就是儘管大多數歐
洲人仍認為美國的軍事保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非常重要,但被問到當中國跟美國有紛
爭時,有6成的歐洲民眾認為歐洲應該保持中立,僅有2成認為歐洲應該要站在美國這邊,
並有1成的民眾認為歐洲應該要與中國採取同一陣線。
同樣地,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中國的各種動議以及參與狀況,都是與會各國投票通過
的。這也就是說,中國已實質掌握了世界衛生組織在對抗COVID-19(武漢肺炎)上的各種
進度。
從上述民調以及去年的皮尤研究中心(Pew)民調都顯示,各國民眾並不是真心擁抱或信
任中國,而是認知到中國會逐漸成為經濟強權,因此不反對與中國經濟合作,甚或是希冀
在未來可以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中得到更多好處。舉例來說,德國核心的製造產業(汽車
與機械工業)多數都把生產工廠外移到中國,而且中國也同時間是德國海外重要發展的市
場之一。因此,德國在美中競爭的情勢下,很難公開表示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
與此同時,中國現階段顯然不會對歐洲各國造成軍事威脅,因此,美國光是提供軍事保護
傘這件事,並無法撼動歐洲對於中歐關係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想要修補與歐洲的
關係,進而與其結盟在國際組織上發揮影響力的話,需要提出比習近平主義更能夠說服各
國的議題以及實力。
要改變現在的窘境,美國需要作為經濟龍頭來引領一套新的全球供應鏈重組,用以對抗中
國用一帶一陸策略,把發展中國家串起來,並將其產業鏈延伸到歐洲的新國際經濟體制。
如前所述,對於歐洲來說,雖然人權很重要,但在國際現實的觀點之下,這些國家不可能
主動犧牲自己的經濟利益,來打擊中國所提出的「發展式人權」這種非人權概念。
換言之,拜登政府如果希望真心與歐洲各國重修舊好,讓這些國家可以跟美國一起抗衡中
國崛起與其威權體制,單純用全球暖化(重返《巴黎協議》)與國際參與(重返世界衛生
組織)等議題來拉攏歐洲各國,絕對是不夠的,必須要從經濟誘因下手。
是此,拜登與其團隊需要考慮的是,美國如何可以重整全球供應鏈,透過科技的研發、基
礎建設的投資,以及多邊貿易的連結,來提供歐洲各國更多的經濟誘因,降低歐洲國家對
中國經濟與市場的依賴性,並加深與美國市場的連結。
裝備優勢推產業鏈重組
過去美國政府認為歐洲是美國的競爭者,所以往往是用一種競爭者的模式相應對,但當自
動化工廠提供了極小化人力成本來大量生產的可行性之後,各國對中國的勞工需求在未來
一定會持續減低,更遑論中國人均收入已經漸漸提高到不同的水平。
而中國作為一個非開放的市場,與其做生意的眉眉角角實在太多(例如規定外資需要與國
企合作,「強迫」各個國際企業進行「自願性」的技術移轉),與中國做生意的市場風險
遠比美國來的高。美國如何裝備好自身的優勢,提供實質的誘因來推動產業鏈的重組,以
此來鞏固與歐洲國家的經貿結合,或許才是讓這些國家願意重新審視並對抗中國在世界推
行「發展式人權」這一個非人權概念的成功之道。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總的來說
中國人
並不需要有自己的主權國家
而是適合像英屬香港那樣
一個發大財就好的殖民地
反正中國人有自己國家也只是拼命移民
去國外當次等公民
去不了就支持拿外國護照的領導人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