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408/biden-china-taiwan/
拜登政府強勢支持台灣,是時候放棄“戰略模糊”了嗎?
紐約時報 MICHAEL CROWLEY 2021年4月8日
華盛頓——許多專家和政府官員認為,如果有什麼能使中美之間的全球權力鬥爭變成一場
實際的軍事沖突,那便是台灣的命運。
北京對其認為的叛離屬地增加了軍事騷擾,包括最近幾天,15架中國戰機在台灣海岸附近
進行了威脅性飛行。作為回應,拜登政府官員正試圖制定一項政策,在避免發起一場兩敗
俱傷的武裝沖突的前提下,保護這個科技產業發達的民主島嶼。
根據本著“一個中國”立場制定的一項沿用多年——且出了名的婉轉迂迴的——政策,美
國是在不承認台灣獨立的情況下支持台灣。美國為台灣提供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但不明
確承諾要捍衛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
但是,隨著中國力量和野心的日益增強,加之北京判斷華盛頓將被削弱和分散注意力,有
關美國是否應該對該島的防禦做出更清晰的承諾的辯論正在進行中,部分是為了降低因中
國誤判而導致不必要的戰爭的風險。
辯論反映了一個外交政策上的核心挑戰,也是拜登政府在制定亞洲總體戰略時的一個重點
。在白宮、國務院和五角大樓——後者正在審查其在亞洲的軍事態勢——官員們都在重新
評估美國戰略的核心原則,以適應一個新的而且是更危險的美中對抗階段。
美國官員警告說,中國正日漸具備入侵這座距其海岸100英裡、人口近2400萬的民主島嶼的
能力。1949年共產主義革命成功後,中國的國民黨人撤退至台灣並建立政府,此後這座島
的地位一直困擾著北京。
上個月,印太地區司令菲利普·S·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將軍述稱,他認為中國有
可能在未來六年內試圖以武力奪回台灣。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不願說明如何應對這種襲擊。盡管華盛頓通過外交聯系、軍售、堅定的
措辭甚至偶爾的軍事演習來支持台灣,但沒有作出保證。沒有任何聲明、原則或安全協議
迫使美國來拯救台灣。1979年的一項國會法律僅規定“任何以和平手段以外的方式來決定
台灣未來的舉措”都將“引起美國的嚴重關切”。
該結果被稱為“戰略模糊”,這種謹慎的平衡既可以避免激怒北京,也可以避免慫恿台灣
正式宣佈獨立——此舉可能會導致中國入侵。
正在制定對華政策的拜登政府官員對台灣傾注了額外的關注,並試圖確定戰略模糊是否足
以保護這座日益陷入險境的島嶼免受北京窺覦。但是他們也意識到,在中東經歷了數十年
的流血和代價高昂的沖突之後,美國人可能不會贊同對一個遙遠的地方作出新的軍事承諾
。
這就是為什麼戴維森在質疑中承認該政策“應被重新考慮”會引起人們的矚目,這與政府
的標准姿態背道而馳。他還說:“我期待這樣的對話。”
“我認為人們的想法已經發生了轉變,”前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國務院政
策規劃主任、現任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的理查德·N·哈斯(Richard N. Haass)表示。“過
去一年中,你看到的是美國對台灣的擔憂加劇。”他描述了一種感覺,“數十年來,這種
微妙的局面似乎被很好地控制或調節著,突然之間,人們驚醒發現那個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了。”
哈斯去年9月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宣稱戰略模糊已
“壽終正寢”,此後,他參與推動了關於這一主題的對話。
哈斯與同事戴維·薩克斯(David Sacks)寫道:“現在是美國推出戰略明確的政策的時候了
:一個明確表明美國將回應中國對台動武的政策。”
哈斯和薩克斯補充說,在經歷了唐納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總統的四年任期後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會質疑美國捍衛其同盟的意願。特朗普總統駁斥“無窮無盡的戰
爭”並公開質疑美國在關繫上和安全上的承諾。他們認為,雖然聽起來更鷹派,但做出更
明確的承諾會更安全。
哈斯和薩克斯寫道:“這樣的政策將降低中國人誤判的機會,這種誤判最有可能催化台灣
海峽戰爭。”
近幾個月來,這個想法越來越受到關注,包括在國會山。
佛羅裡達州共和黨參議員裡克·斯科特(Rick Scott)提出了一項法案,將授權總統採取軍
事行動,保衛遭到中國攻擊的台灣——使美國的意圖不再模棱兩可。當哈斯上個月在眾議
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亞洲事務小組作證時,眾議院就如何遏制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提出了很多
疑問。
在今年2月由《華盛頓郵報》主辦的活動中,曾為包括布什和貝拉克·奧巴馬在內的兩黨總
統工作的前國防部長兼中情局局長羅伯特·M·蓋茨(Robert M. Gates)發表講話,稱台灣
是美中關系中最令他擔憂的方面。
蓋茨說,可能是時候“放棄我們對台灣戰略模糊的長期戰略了”。
這一觀點獲得了一個意外的擁護者。馬薩諸塞州民主黨人、軍事問題上的資深鴿派人士、
前議員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上月在《國會山》(The Hill)報紙上發表觀點文章說
,基於人權理由,美國必須保證一個繁榮的亞洲民主政府免遭“一個無恥的、以剝奪基本
人權為典型作風的殘酷政權的強行吞並”。
弗蘭克說,要“讓2300萬台灣人民免於失去基本人權”只能這樣,因為中國對除武力以外
的“任何其他因素都置若罔聞”。
台灣雖然在領土層面的價值有限,但作為世界領先的半導體生產地之一,近年來台灣也已
具有更大的戰略重要性——在中美之間正在興起的超級計算機高科技比拚中,半導體的重
要性等同於石油,兩國的芯片供應均有短缺。
這些因素共同致使拜登政府向台灣提供了支持,一些專家稱這些強勢的支持令人驚訝。
1月份拜登就職幾天後,中國向台灣海峽派遣了數十架戰機,美國國務院發表了一項聲明,
宣佈美國對台灣的“堅如磐石”的承諾。拜登在2月與習近平的通話中提出了台灣問題,國
務卿安東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和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
)上個月在安克雷奇與兩名中國高級官員會晤時提出了對台灣的關切。
“我認為人們正在努力對中國說,‘不要誤判——我們強烈支持台灣,’”戰略與國際研
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實力項目主任葛來儀(
Bonnie Glaser)說。
葛來儀說,她對拜登政府上任之初對台灣的態度感到驚訝。到目前為止,本屆政府一直保
留了特朗普政府對台灣擴大的政治支持,一些批評人士稱這種姿態過於挑釁。她指出,布
林肯最近在電話中敦促巴拉圭總統不顧北京的壓力,保持與台灣的正式關系,美國駐西太
平洋群島國家帕勞的大使最近加入了帕勞赴台灣的一個外交代表團。
“這確實超出了正常的外交慣例,”葛來儀說。“我認為這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但她並不支持美國對台灣防務作出更明確的承諾。像其他許多分析人士和美國官員一樣,
她擔心這樣的政策變化可能會激怒中國。
“也許那樣會讓習近平被逼到牆角。這可能真的會導致中國做出入侵的決定,”她警告說
。
也有人擔心,美國的具體安全保證將鼓勵台灣領導人正式宣佈獨立——鑑於台灣擁有70多
年的自治歷史,這一舉動無論看起來是否僅限於象徵意義,對北京來說都是越過了一條明
確的紅線。
“台獨就意味著戰爭,”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今年1月表示。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可能會做出更有力但不明確承諾保衛台灣的警告,從而在不
激怒中國的情況下威懾中國。美國官員也可以向北京發出私下警告,但不會讓習近平面臨
公開丟臉的風險。
“我們只需要中國明白,我們會保護台灣,”曾在特朗普政府負責戰略與部隊發展的國防
部副助理部長的艾爾布裡奇·A·科爾比(Elbridge A. Colby)說。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向台灣提供軍事裝備,例如特朗普政府就向台灣出售了價值數十億美
元的武器,其中包括戰斗機和讓台灣飛機可以打擊中國目標的空對地導彈。這些裝備是為
了減少台灣在受到攻擊時對美國干預的需要。
但科爾比等人表示,美國必須在太平洋地區發展更可靠的軍事威懾力量,同中國軍隊最近
的進展相匹配。
上個月,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H·R·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作證時表示,目前的模糊性已經足夠。
“向中國傳達的信息應該是,‘嘿,你可以假設美國不會回應’——但這也是1950年6月朝
鮮入侵韓國時做出的假設,”麥克馬斯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