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daily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10517/IZ7KPKLIFFDRZJCJ5U7PZOYEZA/
每2天出動一架次直升機救山難 濫用者付費標準難定!恐有寒蟬效應
2小時前
2019年10月行政院開放山林政策實施以來,山難意外事故頻傳。去年為了救援落難民眾,
空勤總隊直升機出動182架次,救援117人,是前年山難搜尋支援58架次、救援人數18人的
3倍出動能量。直升機出動1小時要價20.4萬元,內政部長徐國勇說,去年就花費油料3千
萬元。在立委要求下,內政部空勤總隊正研議濫用者付費制度,但相關官員質疑:「濫用
的標準如何界定?」非常困難。第一線救難人員還說,曾有登山違規者發生山難,出動空
勤直升機、人力救援後死亡,是否要開罰都意見分歧,「濫用者付費用喊得很容易,政府
執行公權力卻不能草率。」
台灣山難發生最多的縣市包括南投縣、花蓮縣及台中市。救難界目前認定最沒有爭議的濫
用者付費案例,就是2018年一名獨攀中央山脈南三段的台電員工因迷路竟兩度求援,空勤
總隊直升機在颱風天裡第一次吊掛協助其脫困獲救後擅自拔營落跑,空勤直升機第二次將
其送到醫院後卻拒絕接受檢查,自行返家。這種把空勤當「小黃」使喚的惡劣行為,引發
搜救人員公憤,被南投縣消防局罰款2百多萬元。
花蓮縣消防局吳姓官員說,2018年各縣市訂定「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登山隊入山前
必須辦理入山證、提出登山計畫,並須準備GPS定位器材、緊急通訊設備、有證書的登
山領隊或響導,以及辦理意外保險,若違反規定發生山難,動用緊急救難資源,就會依不
同的個案態樣開罰。
這位官員表示,以花蓮縣為例,2019年違規案7件,開放山林政策實施後,違規案倍增至
14件,但其中就有民眾不服行政處分提出訴願案。官員認為,如果連這種依據登山管理自
治條例處罰的案例,都會有爭議,更別說濫用者付費,如果不定義清楚明確,爭議一定更
大。
一名搜救員舉例,過去曾有登山民眾忽然胃痛,或因高山症引起頭痛、暈眩等症狀,向消
防隊求助,他們都依據自治條例的規範行事,卻在2、3千公尺的高山上身體不適,若不就
醫也無法判斷後果會如何,只能緊急派出直升機救援。但有不少人到平地後,入院檢查就
恢復常態了,難道能指控他們濫用資源嗎?畢竟在山上真實發生的情況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若依據後來的正常的狀態去推測他們有濫用資源的動機,未免太草率。
搜救員說,他還碰過登山客腳趾扭到、指甲斷裂也向山下求助,這在平常人看來很小的問
題,可能會被認為是濫用資源,但在山上後面還有很長的路程,他們求助時就說非常疼痛
,無法再按照行程往前走,我們只好把人帶下山,這樣能說是濫用資源嗎?甚至也曾發生
過登山隊不按照登山路線行走,違反規定發生山難後,被直升機救下來時有隊員不幸死亡
,我們邀專家學者開會認定是否處罰時,就出現兩派意見,一派主張人死了就不要罰了,
另一派認為死者免罰,但其他隊員還是要罰。
正因實務上可能出現各種棘手問題,再加上直升機出勤救援1小時就要花費20多萬元,空
勤總隊多年前就評估搜救是否收費的問題。相關官員表示,當時開會討論就擔心會因收費
造成寒蟬效應,有登山客在山上有緊急事故,卻考慮若求助就要付幾十萬元費用而不願求
助,會造成反效果。時隔多年,空勤總隊近期再度研議是否收費仍顧慮寒蟬效應。
這名官員強調,依據法律,政府負有緊急搜救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原則上本來就不應該收
費,不可能使用者付費。不過,現在因山林開放政策以至於山難增加,其中又有類似台電
員工明顯濫用搜救資源案例,有必要建立濫用者付費機制,惟內部開會時對於濫用的定義
並沒有定論。
據了解,討論過程中,一派的見解是,只要合法申請入山許可,並按照入山計畫及各縣市
登山管理自治條例行事,萬一在山上有緊急事故需要救援,就不符合濫用;但也有另一派
認為,山上的狀況多變,每個人的情況又都不同,不能僅憑事後追認有無濫用資源,中間
應有具體的方法判斷。
官員指出,以花蓮消防局過去3年依登山管理自治條例開罰為例,民眾不服處分提出訴願
案有8件,結果有4件被撤銷處分,更凸顯行政機關若要採取濫用者付費,一定要把濫用的
定義界定清楚,而且現在搜救行中是由各縣市消防局負責,如有必要再透過消防署向空勤
總隊申請直升機,未來若向濫用者收費,程序如何執行也要釐清,不能急就章、貿然實施
,否則日後行政處分又被撤銷,法規就沒有意義,空勤總隊會針對過去的案例普查,蒐集
更多資料,期能訂出周延可行的方案。(徐珮君/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