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fi.my/7TAA
法專家談中國在中東歐影響力及前景:局勢已變化,但北京不願看到和承認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10608 艾米
https://i.imgur.com/xatKnM1.png
新冠疫情在塞爾維亞蔓延。圖為貝爾格萊德郊外寫着“感謝習大哥”的廣告牌, REUTERS
- Djordje Kojadinovic
近年來,中國中東歐巴爾幹地區的存在明顯增加。這種重新接觸呼應了北京在20世紀90年
代末採取的外向型理論。在東歐和東南歐,這種理論導致在2012年發起了17+1倡議,除北
京不承認其獨立的科索沃除外,所有西巴爾幹國家都參與其中,為了加強其理論的操作性
,並賦予其戰略範圍,中國在2013年啟動了其巨大的“新絲綢之路”項目,其目的是通過
建設和戰略控制交通基礎設施,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實際連接起來。西巴爾幹半島位於
這個項目的交界處,這些國家打算利用中國的甘露來實現其陳舊的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並
促進經濟發展。眾多項目正在進行中,為日益廣泛的合作鋪平道路,與中國的關係因此在
該地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這些地區因中國參與的 "掠奪性"、"腐蝕性"和最終有害
性的警告越來越多,引起高度關注。
中國在西巴爾幹地區地位的加強引發了一些問題:中國在該地區追求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它是如何努力加強其地位的?它對該地區的國家有什麼影響?那裡如何看待它的影響?而
歐盟應該從中得出什麼結論?法國智庫Jean Jaures基金會巴爾幹觀察站成員、法奧歐洲和
睦中心(維也納)副秘書長Florent Marciacq接受法廣專訪作了分析解讀。
法廣:1989年中國發生了以天安門廣場為標誌的民主運動,在6月4號凌晨遭到血腥鎮壓,
攔腰斬斷了中國人民的民主夢,幾乎同時,中歐和東歐也爆發了顏色革命,共產黨政權在
紛紛退出這些國家的政治舞台,但30年過去了,中國一黨專制的局面完全沒有改變,這些
中東歐國家民主狀況如何?
F.Marciacq:的確,近 20年來,中東歐的一些國家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都獲得快速發展,
和1989年之前的情況相比,包括波蘭,匈牙利等國家都經歷了理想化的一段時期。但一段
時間以來,我們也的確觀察到一些國家的民主退步的現象,比如,民主退步包括公民自由
受到侵蝕,保護民主的機構也慢慢遭到破壞,反對歐洲,歐盟和人權的力量越來越大;分
析起來,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在經過了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由歐盟主導的過渡期的
興奮和激情後 ,國家利益佔了上風,而國家利益被定義為和歐盟或歐盟倡導的價值觀相左
,因此有出現了與民主價值的摩擦,一些國家,尤其是波蘭和匈牙利開始重新向布魯塞爾
要求國家主權,對他們而言,布魯塞爾是一個帝國中心,這或許就是這些國家的民主遭到
侵蝕的原因之一。
法廣: 中東歐的國家大部分都有過被共產黨統治的痛苦經歷,他們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慢
慢擺脫了共產黨,但是依然由共產黨控制的中國一步步加強與這些國家政府在經濟,政治
領域的關係,這些國家的人民如何看這樣的局面?
F.Marciacq:這是中國政府試圖做的宣傳工作,但也是雙刃劍。北京考慮的是,雙方擁有
的一些共同歷史和過去的經歷,包括共產黨的遺產, 但這在中歐和東歐行不通,因為目前
在這些國家依然對共產黨非常反感,中國和東歐在對待歷史的態度上非常不同。 中國雖然
發生了巨變,但政治上還是連續性的,而且希望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並將政權延續下去。
但在中東歐情況完全不同,歷史出現斷層,他們要清除這段共產過去 。所以,在這個問題
上,北京和中東歐國家並不能和諧地相處。
法廣:中國與中東歐的國家的關係並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北京當然有非常縝密的地緣
政治計畫和安排,希望這些國家成為中國進入歐洲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橋頭堡和東大門,
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實施其計畫,歐洲難道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嗎?
F.Marciacq:的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長遠的計畫,與中國幾千年來的整體
發展理念相符 ,除此以外,也不要忘記中國還有另一個更加實用主義方面:中國產能過剩
,需要通過輸出找到出路,這就是中國開啟 “新絲綢之路”倡議的原因之一,在此框架下
,通過與中東歐國家簽署的交通、能源等基礎建設來實現產能輸出;在政治方面的動作就
是2012年創立的17+1機制。該機制開始時是16+1 ,之後希臘加入變成了17+1…… 最初,
因為中國承諾了很多投資項目,讓這些國家都對與中國的合作可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會十
分期待。當時這他們之間各顯神通,甚至勾心鬥角,比賽誰與中國關係最好,誰能提供最
好的條件來吸引到中國投資 ……這是第一階段;隨後,幾年來,不僅中國吸引力一點點地
在減弱,17+1機制活力也在下降,新冠疫情讓局勢更加惡化。但是北京方面卻不僅不願意
看到問題,不願意承認問題存在,而且還想其他辦法或言論來誇誇其談,掩蓋真相。比如
,上次17+1峰會時,與會代表級別被提升了,這本是一個總理出席的峰會,這次中國方面
直接由習近平本人親自出席,但結果是,大約3分之1 的歐洲國家都派出了比中國方面級別
相對低的代表與會……
法廣: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局面呢?
F.Marciacq:我想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就是剛才我講過的對中國未兌現承諾的失望,也就
是這些國家在17+1機制最初曾抱有的希望和 實際結果之間的差距,有很多計畫半途而廢的
工程例子,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之間鐵路一再延期,很多計畫沒有得到實現,這些國家
對中國的失望首先是經濟領域,其次,是他們對中國的經濟外交,投資或更準確說是“貸
款”帶來的後果產生的戒心也越來越明顯。比如黑山與中國簽署了建造一段高速公路的合
同,公路還沒有建好,但是過度借貸讓這個國家面對中國處於弱勢,還有一些國家,比如
波斯尼亞,注意到中國在能源領域的投資造成的環境破壞的後果,與他們對歐盟做出的相
關承諾背道而馳。
這些國家發現,中國的計畫最終不一定總是能完成,而完成的計畫又總是會帶來一些問題
。
另外還有兩個與地緣政治有關的因素:第一,就是被中國完全忽略掉的俄羅斯,這一點在
華為和5G問題上得到充分展現。中國本以為在中東歐找到了對自己有利的國家,但同時這
些國家都對俄羅斯有強烈的反感,因此就更加接近美國,將美國當成自己的安全擔保人,
比如波蘭和巴爾幹半島的一些國家都屬於這種情況。也就是說,當中國為這些國家提供5G
等數字技術投資時,他們就會因為美國這個安全擔保因素而拒絕中國技術,這與他們與俄
羅斯的關係直接相關,這是被中國低估了的因素,也可以解釋了為什麼17+1機制內的成員
國對中國的態度開始出現微妙變化。而之所以塞爾維亞絲毫不受影響,這是因為塞爾維亞
沒有反對俄羅斯的因素 ,賽爾維亞和俄羅斯關係很好,所以,中國可以在此紮根,但在
波蘭,或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關係有問題的國家情況就不同。 其次,就是中國低估了歐盟對
中國大力投資會導致內部分化問題的覺醒,當歐盟成員國意識到這是一個危險時,歐盟就
做出了適當的反應。
法廣:為什麼塞爾維亞會成為中國在中東歐關係最鐵的國家?
F.Marciacq :塞爾維亞的確非常特殊,原因是多重的,首先,這是鐵托領導的前南斯拉
夫的繼承人,至少他們是這麼認為的。而鐵托執行的是不結盟戰略,外交政策建多極,同
時與俄羅斯,歐洲,美國和中國保持關係。實際上 ,中國最初進入時,在歐洲扮演的角色
完全無足輕重,但塞爾維亞一直都試圖在多極局面中保持平衡, 因此塞爾維亞很快就與中
國簽署了多個重要的戰略協議,並且還進一步得到強化,對它而言,這是弱化對其它幾方
依賴性的方式:塞爾維亞在政治和經濟上完全依賴歐盟,在科索沃獨立問題上也絕對需要
俄羅斯的支持,因此,在外交政策上,為了平衡各方利益,就加強與中國的關係,需要中
國為它提供某種經濟政治甚至外交上的槓桿力。
法廣:同時中國也需要一個忠實的朋友,可以說這是中國一直聲稱的“雙贏”局面?
F.Marciacq:從這個層面上看可以這麼說,中國認為能在塞爾維亞紮住根是一件好事,顯
示北京對這個歐洲國家的控制。中國和塞爾維亞關係非常好,甚至在這裡復 制了中國式的
視頻監控,人工智能等網絡來達到保障社會穩定目的的模式,這是在其他國家都做不到的
。之所以在塞爾維亞可以成功,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國家缺乏民主保障,並且在此領域嚴重
倒退,中國藉機得以採取行動,並將其打造成中國社會模式在歐洲的一個櫥窗。
我們可以看到幾乎在所有中歐和東歐的國家,或許除了拉托維亞和塞爾維亞之外,民眾對
中國正面積極的看法低於負面的,這是普遍現象。中國曾試圖通過軟實力推廣自己的形象
,但是新冠疫情影響了人們對中國的正面看法。疫情期間,中國的宣傳非常具有攻擊性,
通常被宣傳成一個好的領導形象,雖然他們當然不會直接說,但中國宣傳傳遞出來的信息
是,由於中國有一黨專政體制,由於中國擁有監控系統,所以能夠戰勝疫情,這些信息都
被直接地,猛烈地傳遞了出來,但同時也遭到很多中東歐國家人民的抗拒, 中國以勝利
者的姿態出現,當然很難讓尚未走出疫情泥潭國家的人民給出積極的回應,這也加快了多
個 國家居民對中國的抗拒情緒。
法廣:中國與匈牙利的關係也不錯,而匈牙利是歐盟的民主“壞學生”,總統奧爾班也
因此不時被布魯塞爾敲打,但是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可以完全沒有這些顧慮,匈牙利轉向
中國是否可以看作是對歐盟態度的一種報復?
F.Marciacq: 對中國反感的現象也在匈牙利出現,和塞爾維亞相比,中國和匈牙利的關
係更表面化,匈牙利已經是歐盟成員國,雖然也有一些國家主權問題,但是沒有需要在多
極關係中尋找平衡點的顧慮,或許匈牙利的目的是向布魯塞爾展示自己除了歐盟外,還有
其他的朋友,但老實講,從投資,從基建計畫等各個層面看,中匈關係實際上並不深刻,
完全不可與塞爾維亞的程度相比,所以我認為這些都是表面化的,也不會有發生巨變的危
險;而在賽爾維亞,中國是其外交政策的主要 去組成部分,是與歐盟談判時槓桿。
法廣:17+1機制中,有12個國家是歐盟成員,擁有決定歐盟政策的投票權,在歐盟針對中
國,尤其是制裁中國的決議時,比如在香港,新疆或南海問題上影響最後的結果,這種局
面對歐洲團結非常不利,您如何看?
F.Marciacq:在中國的敘事中,一直強調自己是可靠的夥伴,主張多邊主義,說“一帶一
路”並不是一個地緣政治計畫,中國是一個之前很窮,但現在已經成為科技強國的良好範
例。中國強調所作所為都沒有目的性,僅僅是經濟投資,目的是雙贏。但現在在歐洲,人
們已經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不相信在雙贏,和諧關係和純經濟投資等話語背後沒有任何地
緣政治的考量,實際上這些舉動都具有政治目的,尤其是要重塑讓中國獲利的世界秩序。
這體現可以為中國帶來直接利益的領域,比如主權問題,在內政上就有新疆和香港或南海
等議題, 在這些問題上,就可以看到中國利用其經濟投資的影響力,來贏得某些國家在國
際組織,比如聯合國內部的支持,這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看到17+1機制中的國家都沒有
加入在國際社會或歐洲批評中國在新疆關押維吾爾人的問題上表態,在香港親民主抗議議
題上,一些歐盟成員國採取了與歐盟不一致的立場來支持中國。所以,我認為這些 並不是
偶然發生的對中國有利的機遇,而是經過中國周密的策畫和安排,尋求中國地緣政治的利
益的方式,通過最大可能化地強化 經濟、政治、文化和外交等各種手段達到自己的政治目
的。
比如過度負債問題, 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實際上都並不是直接投資,而是提供貸款,雖
然利率相對較低,但還是要還的,如果像 黑山現在這樣,無法償還貸款, 但中國在和這
些國家簽署的非常不透明的協議中,都預先設有可以獲取戰略資產的條款,之前在斯里蘭
卡已經發生過,因為無法支付貸款,被迫將該國第二大港口拱手讓給了中國,現在黑山也
遇到了同樣的局面,中國或許也可以獲得一個港口 ,這是一種解決方式,但在走到這一
步前,中國會採取比獲取戰略資產更聰明的方式,比如要求政治支持,中國可以擁有眾多
在經濟金融上對它十分依賴的債務國,要求這些國家支持自己的立場,來換取償還貸款餘
額的重新談判。
法廣: 中東歐已經成為地緣政治的新戰場,除了中國,歐洲,俄羅斯和美國都試圖在這裡
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您如何看未來局勢的發展?中國還可以繼續佔據重要的地位嗎?
F.Marciacq: 除非出現意外,我想目前的情況是,在中歐、東歐、巴爾幹地區,除了少
數幾個國家外,中國在中東歐的影響力實際上已經在走下坡路了,17+1機制減弱,其軟實
力和形象也在減損,歐洲人對它產生的戒心越來越大,比如,孔子學院的數量在歐洲 不斷
減少…..
雖然最近習近平說要中國的外交手段做出改變,但是我想很困難,因為一旦人們的信心改
變了,就很難挽回,因為,十多年來,這些國家沒有看到他們期待的經濟 效益,中國可以
改變溝通的方式,但不能帶來具體結果,中國的宣傳出現了問題, 他們還試圖說一切都正
常,是雙贏等等,但事實上,看不到具體的成果,這一點要被改變自然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在北馬其頓,的確高速公路項目完工了,但是也爆出了牽扯到中國的腐敗醜聞
,導致這些國家與中國打交道時變得越來越謹慎,中國方面在尋找更好的溝通宣傳方式,
展示良好的領導形象,但無法減少人們的戒心和警惕。比如在羅馬尼亞和捷克等國,都已
經採取了措施阻止中國在基礎建設,交通和能源領域的投資,羅馬尼亞這樣做的原因之一
就是,當中國無法成功競標時,往往會上訴,導致競爭對手工程開工日期被推遲,中國這
種不認輸的做法妨礙了正常的流程。這些都是事實,所以,即使中國改變了溝通方式,也
無法完全改變人們對它不斷擴大的戒心。除了塞爾維亞以外,其它國家都可以觀察到這樣
的局面。
法廣:歐洲可以做什麼來改變現狀?
FM: 這很複雜,因為歐盟也是由這些國家組成的,他們也是歐盟的一部分,近幾年來,從
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採取的措施頗具成效,歐洲加強了在中國問題上的溝通,曾經有一段
時間,每個國家自行其事,但之後就逐步意識到了中國投資帶來的危險和脆弱性,包括經
濟和外交領域,歐盟就此進行了溝通,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明確問題重點所在,
比如,當談到中國在巴爾幹地區的“投資”時,要明確的是,實際上並不是投資,而是貸
款,表面上看是詞語之爭,但背後隱藏的是截然不同的 經濟邏輯。因此要回應中國方面對
其自身有利的宣傳,就必須讓民眾很好地意識和了解到他們會面臨到的風險,我認為這一
點至關重要。
非常感謝Florent Marciacq先生接受法廣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