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看你所謂的 6/1 Financial Times 網軍文化 的部分
台灣疫情升溫,外媒能扯到「網軍文化」,這個記者難道是對台灣有特別獨特的見解嗎?
果然,翻找一下全文,能扯到網軍文化的,只有這一段
https://www.ft.com/content/9c0aaf96-28ed-4dee-88a9-38557a200813
Another problem appears to be cultural, or even personal. The health
minister’s stellar record in keeping the virus out for so long has earned
him so much authority that other public health experts have been discouraged
from challenging him. In a pun on Chen’s first name, which sounds like the
Chinese word for “clock”, criticising the minister is called “going
counterclockwise”.
另一個問題似乎是文化的,甚至是個人的。 這位衛生部長長期將病毒拒之門外的出色記
錄為他贏得了如此大的權威,以至於其他公共衛生專家都不願向他提出挑戰。 在陳的名
字上的雙關語中,聽起來像“時鐘”的中文單詞,批評部長被稱為“逆時針走”。
人家外媒,也只有一個字提到「文化的」, 你把它加料變成你自己所謂的「網軍文化」。
看外媒不錯啦,但通常外媒不會比台灣國內的媒體更了解自己的問題。然後以外媒之名,
想把自己的意見加料到其中,這個倒是很多國內記者或名嘴特別喜歡用的。
※ 引述《forwind (How if...)》之銘言:
: 5/18 Bloomberg 彭博社
: COVID突破了台灣唯一的防線:自滿
: 5/20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
: 「這一天注定會到來」:台灣面臨新冠病毒爆發
: 「變種病毒和疫苗接種緩慢」成為破口
: 5/25 BBC
: 台灣疫情:「神話破滅」
: 背後四個看點:
: 1. 疫苗採購不足
: 2. 疫苗接種速度緩慢
: 3. 「校正回歸」機制,檢驗速度太慢
: 4. 沒有全民普篩
: 6/1 Financial Times 英國金融時報
: 台灣需要轉換以面對新冠病毒
: 大爆發疫情失守2大主因
: 1. 欠缺大規模篩檢機制
: 2. 網軍文化 (我註記一下,它講網軍文化的意思就是網軍搞得沒有專家敢說真話)
: 心得:一堆中共同路人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