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

作者: purue (purue)   2021-06-25 00:23:43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
報導者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是全台唯一具有中央股份的果菜批發巿場,由農委會、北市府、
農會、販運商共同持股,歷來北農人事改選往往牽動各方勢力權鬥,全力搶奪經營權;然而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下,每日人流數萬、運輸鏈串連南北的北農批發巿
場,第一巿場就位於5月中社區疫情大熱區的萬華,5月12日亦爆出第一起案例,竟淪防疫「
三不管」地帶:人員進出零管控、未設篩檢站、疫苗接種排不上、提議休巿消毒也被否決。
截至6月24日,北農旗下一、二市已有65名相關工作者確診,距一市5分鐘車程的環南綜合市
場也累積25例確診。《報導者》連日進入一、二巿訪查發現,這起已悶燒月餘的群聚疫情,
北農至今仍無法掌握進出拍賣市場的確切人員身分和數量,甚至從產地來的卸貨工人都沒有
確實量體溫、實聯制;備援的二市相關工作人員,仍和一市工作者一起混雜排隊在萬華快篩
。從內部人員管控不良,到拍賣市場間交叉感染,北農漏接運輸業者危及全台產地,讓隱形
傳播鏈一層層外擴。
6月21日早上9點多,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帶隊,與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董事長黃向羣、總經理
翁震炘等20多人浩浩蕩蕩,來到台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俗稱一市)視察快篩站地點時,大
門右手邊排著一台台來自全台各地的菜車,等著下午3點半進場卸貨。當天北市府宣布,在
北農場內工作的4,790人全都可以打疫苗,並信誓旦旦保證5月中就嚴格管控進出人員量體溫
、實聯制、噴酒精。
然而《報導者》記者當天早上和深夜都在北農現場觀察,並實際訪問貨車司機,卻發現警衛
僅請司機開門量額溫、實聯制,車上其他從產地來協助卸貨的工人,沒有進場管理和消毒措
施,北農根本完全沒有掌控實際的進出者,也無法透過實聯制發簡訊警示,遑論一旦確診要
如何匡列,指揮中心要求北農提出貨運司機和卸貨工名單,但北農從未清查過。從門口就開
始失守,正是過去一個月北農防疫的寫照。
北農第一果菜市場大門外,載運農產的大卡車排列等候進場。(攝影/許 倩)
北農第一果菜市場大門外,載運農產的大卡車排列等候進場。(攝影/許 倩)
送貨司機:5月中就聽說有疫情,但進出北農卻「零管制」
一巿是全台最大果菜拍賣市場,位於北市萬華區,每天平均成交量約1,600噸,位在中山區
民族東路的第二果菜批發市場(濱江果菜市場,俗稱二市)約670噸。黃向羣指出,包括裡
面的工作者和一般消費者,一市每天平均進出2.5萬人次,假日3萬人次,疫情後一市下降到
1.6萬人次,二市則從1萬人次下降到5千人次,兩市場六、日會再增加1、2千人。
一巿正位於北巿5月中爆發嚴重社區感染的萬華區,每日進出人潮如此龐大,農委會和台北
巿政府,竟沒有任何單位進行疫調和篩檢工作清查與防範。果菜批發市場的中央主管機關是
農委會,地方主管機關是縣市政府,北農總經理翁震炘是農委會由農金局借調而來為實際營
運者,但董事長黃向羣則是由北市府任命。面對北巿嚴峻的社區疫情,兩個上級單位竟都讓
北巿每天最大群聚地、運輸輻射範圍最廣的果菜巿場成了「防疫化外之地」。
北農5月12日出現第一例確診,到6月22日累計已有20名員工、18名在一市、二市工作的承銷
商、拖工等確診,另有7名二市派遣工包裝員確診。23日和24日再公布20人確診,目前總計6
5人,其中40人住新北市、23人住台北市、2人住基隆。但進出果菜市場的上萬名工作者都被
矇在鼓裡,直到市場內的工作者接二連三跟議員投訴,6月端午連假整體疫情才曝光。6月21
日北市府設置快篩站後,4天內4,933人快篩15人陽性,其中4人PCR確診。
「我們進場,一直都只有司機掃QR Code、量體溫。」住在嘉義的大貨車司機阿明(化名)
,每天傍晚會開著17噸的大卡車,從嘉義載水果北上一市。阿明不只載蔬果,也要負責卸貨
,通常他會在產地找好1、2位卸貨工人來協助,業界俗稱「捆工」,結束後再原路載回。相
較北農員工、承銷人活動足跡多半在大台北地區,這些貨運司機和捆工南來北往,接觸高齡
長者居多的農村,影響層面比其他拍賣市場工作者都高。
「我們是邊緣人,第一波篩檢、打疫苗都沒份」
阿明說,萬華疫情爆發以來,從沒有被任何單位通知篩檢過,5月中時就聽同行說拍賣市場
有疫情,但北農從未說明,「我們只能看新聞。」北農也沒有管制哪些車輛才能進來,捆工
入場更連實聯制都不用。
雖然大多數產地司機和捆工在正式拍賣前就進場卸貨,群聚人數較少,但他們動輒搬運上百
箱2、30公斤的蔬果,打赤膊是家常便飯,口罩不到半小時就被汗水溽濕,工作中也無法時
時消毒雙手;若當天到貨量較多,卸貨時間拉長,便會和凌晨1點多進場的上千位承銷人共
處同一空間,讓原本就只有5.26公頃的市場擠得水泄不通。
北農不透明的防疫作為讓產地司機和捆工人心惶惶,只能想辦法自保。一名從南投來的捆工
,一邊揮汗卸下貨車上的紅龍果,一邊對《報導者》記者氣憤表示,現在送貨途中連買便當
都不敢,一路餓肚子開回南投,回家直衝廁所洗澡,第一波篩檢、打疫苗通通沒份,他和司
機不約而同說:「我們是邊緣人。」
來自各產地的司機和捆工正在卸貨。5月中疫情爆發時,他們沒有被疫調、篩檢,至今北農
和農委會也無法完全掌握進出市場的名單。(攝影/楊子磊)
來自各產地的司機和捆工正在卸貨。5月中疫情爆發時,他們沒有被疫調、篩檢,至今北農
和農委會也無法完全掌握進出市場的名單。(攝影/楊子磊)
農會供銷人員:每個果菜運輸司機,都可能曾載貨到北農
全台空心菜產量冠軍的嘉義新港農會,主要流向就是一市拍賣,跟新港農會配合的貨運司機
和捆工大約有15~20人,供銷部主任陳銘仁表示,他們不只承接新港農會工作,還會到其他
合作農場載貨,除了送貨到北農,還到台中、桃園,以及新北板橋、三重的果菜市場,司機
要輪休,每個司機都可能載貨到北農。「貨車司機和捆工要納為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否則全
台灣可能因此擴散病毒。」
有些縣市意識到危機,緊急追查曾去過北農的貨車司機和捆工。高雄市22日成立「北農防疫
專案」,篩檢150人,目前結果皆為陰性。高雄市長陳其邁在當日記者會上直言北市府沒有
及時通知其他縣市,若5天算一個週期,慢了20天,一個個案就會演變成625個,「我非常、
非常、非常擔心雙北的疫調。」
指揮中心最新定調:司機和捆工要造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3日凌晨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巡視一市、二市、三重、板橋果菜市場時指出
,指揮中心評估讓貨車司機和隨車捆工打疫苗,因他們停留在市場的時間比較短,因此篩檢
、疫調和疫苗的施打將在居住縣市執行,責成北農及新北農產運銷公司造冊提供給指揮中心

不過北農和農委會從未掌握這些人的名單,車輛過磅時也只有留下車輛資料,沒有人員名字
,一名拍賣場的第一線北農員工就坦言,根本沒辦法掌握從各產地來的司機和搬運工,「今
天是這家送,明天就換人,只能由產地篩檢、造冊。」他更不滿透露,去年(2020)內部曾
討論市場若有人確診要停工,現在卻都當作沒看到。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坦言,大約可以掌握8~9成固定在跑的司機和捆工,但少部分是產地臨
時叫車送貨,這1成多的人比較難掌握,仍在估算人數。
進入北農果菜市場的卡車駕駛來自全台各地,有些在固定的貨運行工作,有些則是論件、論
趟計酬。(攝影/許 倩)
進入北農果菜市場的卡車駕駛來自全台各地,有些在固定的貨運行工作,有些則是論件、論
趟計酬。(攝影/許 倩)
隱形傳播黑數:無法掌握的流動攤販、捆工、拖工、逃跑移工
拍賣市場的出入人員身分眾多,包括下午3點半後進場的產地運輸司機和捆工,由人力公司
派遣的卸貨工,凌晨1點開始核對進貨明細的北農理貨員,凌晨3點多主持拍賣的北農拍賣員
,向北農申請取得喊價資格的承銷人,協助承銷人載貨的送貨員(俗稱拖工),由人力公司
派遣的清潔工,以及各種前來和承銷人買蔬果的批發商、攤販、餐廳採購業者,一般民眾也
可以進出。
此外,大貨車排隊卸貨時必須顧車,許多司機和捆工的飲食仰賴俗稱「小蜜蜂」的流動攤販
,在大門口車道和卸貨區附近,經常會看到騎著機車,後座載著保麗龍箱的小蜜蜂,掂起腳
尖,為固守駕駛座的司機送上便當和冷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被遺漏的黑數有多少?北農、農委會都說不清楚。司機和捆工許多人是農保身分、自營工作
者,更有人連身分證都沒有。一位農產運輸業主管表示,這行是領現金,論趟或載運的件數
計酬,中南部從事這行者有些是社會底層、甚至失聯移工,可能不敢去篩檢,政府應該要趕
緊出來承諾,抓到違法者、失聯移工不會送辦,協助這些人出來篩檢。
另一個無法掌握的是拖工。如果說拍賣員和承銷人是拍賣市場的心臟,拖工就是遍布整個巿
場的血管,他們協助將承銷人拍下的貨堆上電動拖車,送到承銷人攤位或貨車,換取一箱6
元~10元的微薄報酬。
北農第二果菜市場內駕駛電動拖車的拖工,他們的工作是論件計酬,搬運一箱蔬果約6~10
元(照片非文中當事人)。(攝影/楊子磊)
北農第二果菜市場內駕駛電動拖車的拖工,他們的工作是論件計酬,搬運一箱蔬果約6~10
元(照片非文中當事人)。(攝影/楊子磊)
北農22日提供一份4,790人疫苗名單給台北市府,北市府強調這份名單包含北農所有工作人
員,但北農祕書路全利表示,這些人僅包含北農所有員工581人、有申請的承銷人(一市約2
,200人,二市800人)、助理承銷人、送貨員(拖工)、外包的卸貨員、外包的清潔工,但
不包含頻繁進出場內外的攤商、承銷人幫手等等。
不過,有些拖工合法向北農繳交管理費,申請電動車牌照,也有些是自營、承銷人聘僱,用
沒有動力的拖車進場拉貨,北農無法掌握人數。另一位拖工也私下表示,自己是跟有牌的拖
工承租這輛車,疫情期間蔬果買氣下滑,許多拖工都轉租,造冊名單不一定是實際進場的人

有承銷人直言,一個牌照包含許多工作人員,有些是全家大小一起帶來工作,這些人不會在
北農的名單上。到底這份名單內各類別的人數有多少、不在名單上的人又有多少?北農不願
提供數字,路全利表示,對於接種疫苗的造冊名單,北農「有聽到不同聲音」,所有意見都
會納入參考。
一台灣人口,三個市場猶如命運共同體。陳吉仲在5月中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若一市出問
題暫停營業,會由二市支援,延長交易時間,若兩個都有問題,還有新北的果菜市場可以調
度。
一市拍賣場在5月爆發疫情,二市則是6月發生包裝派遣工、營業部員工群聚感染,但兩個市
場間的人流、車流,在發生疫情後並未嚴格分流、消毒,產地來的貨車司機在一、二市間流
動卸貨,卻沒有任何車輛消毒措施。許多產地農會也表示,從去年爆發疫情以來,農委會沒
有和產地溝通過批發市場停擺的沙盤推演,僅發文請產地注意清潔衛生。
台北市蔬菜公會理事長林長平表示,過去一週調查旗下1,000多位承銷人,9成5以上的人同
意批發市場拍賣場、零批場可以暫時休市,清空消毒,公會也在上週即發函給北農與市府,
希望啟動應變措施,新增週四休市一天,但被農委會和北農拒絕。
北農第一市場週一例行休市的情景,攤販間的距離近,每攤至少2、3人一起工作。(攝影/
楊子磊)
北農第一市場週一例行休市的情景,攤販間的距離近,每攤至少2、3人一起工作。(攝影/
楊子磊)
陳駿季22日接受《報導者》訪問一再強調,休市對產地影響大,目前沒考慮,希望媒體不要
一直談休市,會讓產地有心人士藉此壓價,若疫情到了要休市的地步,「疾管署會有專業判
斷。」
3年前(2018),春節後市場買氣疲弱,蔬果因天氣回暖產量上升,又遇到初九天公生和傳
統休市日,北農連休3日,開市後蔬果爆量,賣價直直落,當時引爆一場台北市政府、農委
會互摃的政治風暴。「休巿」在蔬果產銷和政治責任上,都成為最敏感的一條神經。
不過目前休市的決定權在北市府,但市長柯文哲這次多次強調,北農群聚是「小危險」,休
市是「過猶不及」,認為北農疫情由北市府處理即可。但北市府從疫情爆發到浮上檯面,都
沒有為兩個市場築起防火牆。
遲到的快篩站:陰性證明才能入場,各巿場卻不同調
指揮中心和北市府21日定調,24日凌晨起,所有進入一、二市的人都要持快篩陰性證明,但
僅在一市附近的萬大國小設快篩站,二市工作者必須自己抽時間去篩檢,或是等待市府派車
前往聯合醫院仁愛、中興院區。
台北市政府為篩檢北農公司及相關人員,於萬大國小設立專門篩檢站。(攝影/許 倩)
台北市政府為篩檢北農公司及相關人員,於萬大國小設立專門篩檢站。(攝影/許 倩)
《報導者》記者在22日凌晨進入二市,每隔兩、三步就看到二市工作者聚在一起討論要去哪
裡快篩,不少人說要去一市的篩檢站,或者回新北住家附近的醫院,甚至有人打算花1千多
元買居家快篩試劑;也有貨運司機因為上工時間難以配合篩檢站,自費1千元到醫院快篩。
一名拖工疑惑表示,二市4、5樓明明有閒置的停車場,為何不設快篩站?「簡直把我們當次
等公民。」事實上,指揮中心也建議採檢站一定要就近建立,提升方便性和意願;直到23日
,北市府眼見來不及篩檢完所有工作者,才緊急在二市4樓設站,但期間有多少二市人員流
通到萬華篩檢,數量不得而知。
同樣位於萬華,距離第一果菜市場不遠的環南綜合市場,以家禽批發為主,目前累積25例確
診。(攝影/余志偉)
同樣位於萬華,距離第一果菜市場不遠的環南綜合市場,以家禽批發為主,目前累積25例確
診。(攝影/余志偉)
萬華是大台北人飲食心臟,除了供應蔬果,因應市場改建而臨時搬遷的台北市魚類批發市場
(萬大路魚市),就設在一市不到500公尺處,家禽批發市場「環南市場」離一市也僅有5分
鐘車程。北市議員許淑華揭露,環南市場5月25日就有3人確診,至今已累積25人,但這兩個
市場僅需實聯制、量體溫。魚市員工透露,許多人進北農買完菜後會順路買魚,「魚市沒有
全面篩檢,不用陰性篩檢證明就能進來,我也很怕。」
陳駿季則表示,快篩陰性證明進場只針對雙北4個果菜市場,農委會正在研擬其餘地區是否
比照雙北。
聯合國一年前就提出參考指引,建議延長批發市場營業時間、分散人潮
降載、分艙分流是台灣過去控制疫情的利器,但一市在1974年啟用,原先設定的吞吐量是每
日600噸,現在早已超過一倍;即便疫情期間到貨量減少,實際走訪一、二市,人潮仍摩肩
擦踵,拍賣時間一到,承銷人紛紛擠到拍賣台前,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拍賣員僅有簡單的醫
療口罩,沒有護目鏡或面罩。許多承銷人和北農員工都說,根本不可能分流。
然而,過去一年,美國、日本都曾爆發批發市場群聚感染,相較於北農消極的防疫方式,國
際上早就建立防範機制。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2020年6月15日就公布了一份批發市場的
防疫指引,從空間、人流、車流各方面著手防疫,例如消毒進出場的車輛;南非的茲瓦尼(
Tshwane)市場明確劃定了場內的高風險區,不管是消費者、承銷人或是搬運工等,特定時
間進入市場的人數都有所限制。這份指引也建議延長市場營業時間,避免出現短期壅塞的情
形,有效分散人流物流。
一名運輸業者指出,台灣的畜牧產業為了防止車輛傳播病毒,進場前會先消毒車輛,蔬果產
業應該比照辦理,並且劃分清潔區、汙染區,規劃人流、物流動線,「這不只是農業單位的
事,衛福部要擬定批發市場清潔消毒規範,交通部則針對車輛載具。」
聯合國糧農組織針對批發市場的防疫建議方向
市場內拍賣交易區與販售區應有所區別,並且強制保持社交距離。
市場應嚴格控管員工與場內工人的輪班順序,以減少市場工作區域遭遇廣泛的感染。
擬定應變計畫,例如在葡萄牙,市場內的每家貿易公司(無論其規模、營業額或員工人數如
何,或是當地衛生單位有哪些衛生指引),都必須要準備自己的應變計劃,提前為各項狀況
做好準備。
嚴格出入控管,發放通行證(例如電子通行證)給市場貿易商、工人和運輸商、入場卸貨的
卡車與一般車輛等,對車輛消毒。
可以考慮限制消費者不得進入較為敏感的區域,如倉庫、穀倉等,避免食物存放處遭到感染

定期清運垃圾並確保排水系統運作正常。
延長市場營業時間,避免市場出現短期壅塞情形,分散人流物流。
能否試辦「預約交易」?
焦鈞則建議,拍賣市場可以提高「預約交易」的比例,消弭現場拍賣人流雜沓所帶來的風險
。預約交易是由承銷人至少在交易前兩日,向拍賣員遞交「預約訂購單」,單上需載明訂購
者、交易日期、產品名稱、品種、等級、規格、包裝方式、箱重、訂購數量及價格等。預約
訂購單收受後,拍賣員會以電話、傳真、LINE或其他方式聯繫供應人,經供應人確認、同意
交易價格後交易生效,供貨方即於指定交易日期供貨,完成交易程序,貨品即可搬離預約交
易區,不需要再透過現場拍賣。
高雄市美濃區農會在4月即看到疫情風險,試行了預約交易。供銷部主任鍾雅倫表示,當時
是為了防範疫情影響拍賣交易,想測試預約交易的出貨流程、物流、金流怎麼跑,一共賣出
了800箱木瓜,結果相當成功,未來會繼續嘗試,不過預約交易非常考驗產地的集貨能力,
農會必須有完善的分級包裝能力,農民也要努力符合規格要求,目前在台灣仍不是常態。
黃向羣23日陪同柯文哲視察一市時,當場允諾會積極輔導農民預約交易,但相關的輔導或獎
勵方法仍未公布。
北農疫情爆發逾月,北巿未上傳疫調足跡,指揮中心將立跨縣巿資訊平台
新北市於6月22日在三重果菜市場(三市)內設立快篩站,全面篩檢市場工作人員。(攝影
/陳曉威)
21日,柯文哲對北農事件強調要「暴力性處理」,與其週週快篩,不如直接打疫苗。不過疫
苗接種後必須要14天才會生效,施打完仍可能染疫。當日,陳時中接著在疫情記者會中提醒
,疫苗不是治療藥物,不能當作現階段控制疫情的方式,還是要做好篩檢、匡列、相關疫調

連日北農疫情持續擴大,指揮中心、農委會和北巿府在補強疫調、擴大快篩和疫苗防疫不斷
駁火交戰。必須負責疫調的台北巿府,被爆出根本沒有上傳確診者足跡。我們點閱疾管署的
「各縣市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台北市的欄位寫著「暫無資料」,疾管署副署長、指
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受訪時證實,台北市政府的確一直沒有上傳確診者足跡,在過去爆發案
例較多時,有些地方政府疫調可能來不及做。
23日晚間,柯文哲和農委會、指揮中心共同開會後,達成「縣巿聯防」的共識,將以身分證
字號為基礎,建立資料庫,讓疫調資訊成為跨縣市共同資訊,避免彼此資訊落差造成防疫破
口。莊人祥也表示,會成立跨縣市資訊整合平台,掌握果菜市場的員工居住地及工作地等資
訊。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醒,北農群聚感染已有一段時間,要追回感染源有點困難,
現階段接受篩檢的,可能是已經在名冊上的人。要如何抓出隱形黑數?他建議一定要跨縣市
合作,「不要當作一個縣市的事,要看到農產運銷的產業鏈」,例如北北基桃應形成聯合快
篩監測機制,產地也要滾動式、不定期稽查,讓不在名冊上的產業人員有機會被篩出來。
https://reurl.cc/qgVNoR
農委會和台北巿政府,竟沒有任何單位進行疫調和篩檢工作清查與防範。指揮中心要求北農
提出貨運司機和卸貨工名單,但北農從未清查過。從門口就開始失守,正是過去一個月北農
防疫的寫照。
果菜批發市場的中央主管機關是農委會,地方主管機關是縣市政府,北農總經理翁震炘是農
委會由農金局借調而來為實際營運者,但董事長黃向羣則是由北市府任命。面對北巿嚴峻的
社區疫情,兩個上級單位竟都讓北巿每天最大群聚地、運輸輻射範圍最廣的果菜巿場成了「
防疫化外之地」。
指揮中心評估讓貨車司機和隨車捆工打疫苗,不過北農和農委會從未掌握這些人的名單,車
輛過磅時也只有留下車輛資料,沒有人員名字,被遺漏的黑數有多少?北農、農委會都說不
清楚。司機和捆工許多人是農保身分、自營工作者,更有人連身分證都沒有。
作者: wenchii (!!PTT能吃嗎!!)   2021-06-25 00:28:00
現在如何處理北農,就是當初處理萬華的情形而且北農還是有加強處理,萬華可是回個罐頭信
作者: zegale (真紅的聖痕)   2021-06-25 00:45:00
『好啦好啦,全部抓來打掉。』還以為哪裡又出現口蹄疫咧
作者: picapoya (picapoya)   2021-06-25 00:46:00
所以本來就應該讓指揮中心進駐,只是有人為了自己的面子,寧願犧牲所有人也不願放手
作者: lazycat5 (phoenix)   2021-06-25 00:46:00
都是藉口拉,用心做丟資源,能處理的。
作者: David312 (逍遙山水遊戲人間)   2021-06-25 00:48:00
內文中寫北農實際營運者為農委會指派的總經理翁震炘 …所以北農真的如王世堅所說是總經理制 …看來北農這攤要問總經理翁震炘了 …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21-06-25 00:49:00
臨時工很難掌握
作者: David312 (逍遙山水遊戲人間)   2021-06-25 00:51:00
台北議會應該叫翁震炘去議會備詢 ,雖然以前韓總有去被電而吳音寧沒去 ,不過現在這情況北農總經理還是去一下議會比較好 …
作者: gekkou (X 1106)   2021-06-25 01:02:00
農委會跟台北市責任都跑不掉啦 柯文哲在那說要清零 你他媽北農放著不管是要清三小。清你老木 幹
作者: quester08 (克喜口母)   2021-06-25 01:03:00
中央要開始收割囉
作者: lazycat5 (phoenix)   2021-06-25 01:04:00
韓國瑜跟王世堅對罵。吳音寧不去議會。所以是台北市管
作者: BSH99 (BSH99)   2021-06-25 01:22:00
北農就有兩個老大啊 不過營運是總經理制沒錯北農這案的確要大家合作才有辦法解決尤其是文中卡車司機那一段 這大概需要全國動起來了
作者: kuninaka   2021-06-25 01:29:00
合作我看很難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積極)   2021-06-25 03:58:00
未來各縣市政府都要好好推動務農相關的政策,這是賺辛苦錢
作者: MyDice (我愛林貞烈)   2021-06-25 07:21:00
David312又在扯 北市府做疫調有這麼難嗎 幹總經理制都拿出來胡扯
作者: David312 (逍遙山水遊戲人間)   2021-06-25 11:04:00
我想問一下樓上mydice,我扯了啥 ,我認為這次事件北農總經理得去議會備詢說明情況 ,是很合理的吧 ,他對北農現行狀況肯定是比一般人了解的 ,他出面來辟謠是最實在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