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lete4067 (CaptainCharisma)》之銘言:
: → DrizztMon: 哈哈 真的諷刺 一夕之間醫療量能就不會爆炸了 07/01 15:02
: → DrizztMon: 菸粉完美示範了主子說什麼就聽什麼 07/01 15:02
: 類似這種的言論很多,感覺這就是讓人憂心的地方。
: 先講普篩,去年不普篩的理由,今天指揮中心宣佈入境普篩以後,
: 已經很多沾沾自喜自認先知的人拿出來講了,也不用贅述。
: 但我們可以先看去年的,或今年在諾富特、3+11前的狀況
: (普遍認為,這是今年疫情爆發點,應該沒問題)
: 實證顯示去年未必有需要普篩,疫情也是可以控制的很穩定。
: 所以去年的狀況下,確實省下了很多醫療、檢疫的量能,
: 醫護人員和經濟上的負擔比起現在也都要好的多。
: 所以當時雖然有普篩和不普篩的「爭議」,也就是有專家支持普篩,也有專家反對,
: 但去年的狀況,不普篩確實有達到的效果。
邏輯蠻奇怪的,而且很馬後炮。
去年沒爆發,有很多種可能,
例如去年台灣人比較緊張所以更自律、運氣好沒傳到色情行業
都是可能的原因,並不能證明不需要入境普篩。
就好比我沒學過車就開車上路,
開了第一年沒出過車禍、第二年卻撞死了。
難道第一年沒出過事的經驗能證明未必要學車?
: 而當今年疫情爆發之後,我們可以注意到篩檢的能量並不是一次到位的,
: 是逐步逐步提升,現在隨著疫情的趨緩,同時篩檢能量規模已經建立起來,
: 就有本錢再做更積極、強度更高的廣篩,再到現在的普篩。
這邊邏輯更怪,
如果篩檢量能不是一次到位,
那台灣更應該要做入境普篩,
因為這很適合用來逐步提升篩檢能量與規模。
不然難道等到疫情出現了,
篩檢手忙腳亂、量能慢慢提升、每天校正回歸,
這樣會比較好?
我去年一直以為台灣已經ready、隨時可以擴大篩檢量能,
所以對於入境普篩也是不置可否、覺得可執行可不執行。
但看到今年疫情爆發後的校正回歸、系統塞車,
我真的覺得去年的樂觀、相信政府超前部屬有夠愚蠢。
: 一方面是面對近期出現的delta變種病毒傳播力更強;
: 另一方面,也是回應國人有別於其他國家,對於「清零」的高度追求吧。
: 重點是,這個政策決定的變化是有軌跡的,並不是一夕之間產生的。
: 必然是隨著指揮中心所掌握的數據和專家意見,不斷在權衡要不要調整吧。
: 怎麼會連這樣的決議過程都無法理解,硬要曲解呢?
: 而攻擊所謂時空環境不同的說法,就更沒有意思了。
: 好比準備考試要認真念書,所以不管是小學生考月考,或是準備公費留學,
: 只要問怎麼準備,一律回答每天扣除睡覺必須念書16小時不能看電視打電動,
: 小學生念書輕鬆一點,就罵不夠認真;考公費留學了,認真起來,就改罵你轉彎、雙標。
: 反正只要沒做到每天念書16小時,考不好就是你該死、我就先知,有意義嗎?
你例子舉的很極端啦,
實際上疫情前後兩波差距最好是有小學跟公費留學這麼大。
要比喻的話,比較像是學測跟指考、指考難度較大
考學測的時候叫你回家讀書、全班同學放學都K書
結果你硬要說什麼
"讀完書會失去警戒心到處趴趴走,更危險" "同學念書並不代表念書有用"
OK行啦,學測難度較低、你也確實表現很好,
但你還是決定繼續報名指考。
考得不錯爸媽也給你掌聲、但還是提醒你要多讀書。
然後你又回 "我學測沒讀也考很好,證明了要考高分未必需要讀書"
結果幹,到指考第一天、各科都考爆了,
回家才改口說要開始讀書。
然後還給我嘴硬 "讀書策略沒問題,知識量能、知識規模本來就不是一次到位"
阿幹你娘平常要你多讀書不就是要累積知識量嗎?
你到考爆了才在抱佛腳,還不准別人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