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V13 (遠見13)
2021-07-01 23:17:09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122276/5569621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2021-07-01 04:31 聯合報 / 華盛頓記者張文馨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台美TIFA復談落幕,結論除了增加更多工作小組會議外,並沒有任何一方值得大書特
書的具體成果。從會後雙方發布新聞稿對比,更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台灣避談美豬進口
、美國不提疫苗代工」的各自表述;看清台灣的「呼籲」,和美國的「要求」,才能掌握
雙方在這次TIFA不足為外人道的底蘊。
美國此時重啟對台TIFA會議,和八月登場的「反萊豬」公投脫不了干係,民進黨政府
也樂引美國力量抵禦反美豬浪潮;但從美方的新聞稿看來,美國的力量卻是施壓在民進黨
政府上,要求民進黨政府「言出必行」,自行排除反美豬的障礙。
但檢視會後台灣談判代表說明,幾乎完全略去美國要求台灣「排除萊豬進口障礙」的要求
,反而幾度「呼籲」美方,正視「疫苗代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以及「簽署雙邊
貿易協定(BTA)」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台灣當下迫切或長期向美國爭取卻不可得的需
求,但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新聞稿卻隻字未提。
相較台灣會前大肆宣傳簡化疫苗進出口程序、放出台灣疫苗代工的能力,行政院官員會後
轉述美方回應,也僅說美方知悉、再談,自己的期待只能「呼籲」美方重視,不敢說有具
體成果。
USTR新聞稿提到,美台承諾強化接觸以應對尚未解決貿易問題,如美豬牛製造商面臨
市場准入障礙,就是在告訴台灣政府信守承諾;相較於動輒停開TIFA的不留情面,雙
方談判地位的高下立見。
台灣重啟TIFA、增加數個工作小組會議,不能算是成果,只能說是藉此擴大雙邊談判
的面向。工作小組一向是多邊或雙邊國際談判的先期部隊,也左右會談最後的成敗,結論
可能有成果,也可能一事無成、甚至不歡而散。
這次TIFA復談,雖有彰顯拜登政府重視美台關係的象徵意義,但雙方對目標沒有具體
共識、何時要開TIFA會議未知,只敲定工作會議。值得肯定的是,台灣政府未在TI
FA會議上做出更多讓步。
台灣與多數國家沒有邦交,要拓展經貿關係,美國是很好的敲門磚,而台美合作需要靠一
個個協定洽簽的「堆積木」,最終邁向雙方貿易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FTA)。
這場TIFA會議算是拜登政府首次與台灣經貿談判的過場表演,但一場表演下來,卻看
不到接下來積木該怎麼堆,以及何時堆的方法與步驟。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側翼開始帶風向說這是開放進口萊豬的換來的 讓人民以為拚經濟就要犧牲食安?
美國以為台灣人這麼好打發?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