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新聞說是隔離者的同住父母,
而非是確診者的父母,
依照現行體制,本來就不需要連帶隔離啊!
目前的框列狀況應該是這樣
確診者-》密切接觸者(隔離)-》接觸者(自主健康管理)。
以這個案例來說,攤商是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所以需要隔離,但如果他的父母沒有接觸的
確診者,為什麼要隔離呢?
舉例來說,之前桃園甩鍋台北沒框列的案例,
結構不就是如此嗎?
妻子(確診)-》丈夫確診-》職場成員(居隔)-》隔離者中的家人garmin員工繼續工作
然後職場成員的桃園人確診後,
才框列garmin員工,
如果照這新聞的標準,
那台北的丈夫確診後,
garmin員工早就不能工作啦,
但實際運作是等到職場成員確診才框列家人。
從新聞來看,其實沒有半點問題,
如果攤商父母沒有接觸到確診者,
為何要居家隔離?
而且攤商父母的小孩雖然是居家隔離,
但新聞也沒提及是否確診,
若無確診,怎麼會需要框列父母居家隔離呢?
這個新聞根本是刻意混淆確診者跟居家隔離的名詞吧!
事實上,家人有居家隔離者(非確診),
但家人可以繼續工作早就是常態吧,
特別拿出來做新聞,只是惡意攻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