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ietro (☞πετροσ1/47)》之銘言: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目
: 前全球有200多種COVID-19疫苗正在研發階段,但隨疫情流感化,未來恐怕越來越難有進
: 行三期臨床試驗的環境,也涉及倫理爭議,免疫橋接勢必成為新的認證管道,英國、日本
: 等國都計畫以免疫橋接認證COVID-19疫苗。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73044
高端總座陳燦堅今(26)日上午接受電台《新聞不芹菜》訪問時指出,免疫橋接並不是一
個新事情,有兩種常見的疫苗也是這麼做。首先是子宮頸癌疫苗,當第二家疫苗廠也想研
發時,礙於醫學倫理,第二家不會重複第一家公司的實驗過程,也就是讓一部分的受試者
在已經有疫苗的情況下涉險施打安慰劑,所以科學界也針對子宮頸癌疫苗採取免疫橋接,
拿已經問世的疫苗和新進疫苗進行「不劣性試驗」(non-inferiority trial),這是獲
得科學界認可的方式。
另一個例子是流感疫苗,由於流感病毒每年都在改變,如果每次都要先做大規模的傳統試
驗才能讓一支流感疫苗上市,那麼流感疫苗永遠追不上病毒的腳步。世界公認的做法是預
測可能爆發的病毒株,再做免疫橋接和去年通過核准的疫苗做比較。